“强县促镇带村”的蝶变
发布时间:2024-12-06 03:13:31 作者:佚名 来源: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5月14日至16日,全省深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座谈会召开。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强调要抓好“百千万工程”,全面推动强县促镇带村,坚持突出特色抓发展,着力在挖掘资源禀赋、凸显比较优势上下功夫,培育特色优势,闯出发展新路子。
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广东以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各地你追我赶,抓好强县促镇带村各项落实举措,激发出县镇村发展的新动能,一批典型走在了前头。
窥一斑而知全豹,让我们深入走访茂名高州市、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汕尾市城区红草镇晨洲村等典型县、典型镇和典型村,从当地的实践和蝶变中,感受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勃勃生机吧!
茂名高州市:农业大县争当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
▲茂名高州。
又是一年荔红时。5月20日,茂名高州市迎来了一场盛会——第八届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在这里开幕。
高州是全国水果第一县、广东农业第一县。农业一直是高州闪亮的名片。
3月27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茂名高州市建设广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这只是高州众多改革使命中的一个——近年来,这座粤西县级市先后承担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40余项。
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创先类)之一,高州不仅仅只有农业。进入5月,虽然阴雨绵绵,但高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内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里,一个个刚刚落户的项目蓄势待发。
“高州要在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争当示范,就要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就要顺应城乡融合趋势,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说道。
在深化产城融合的同时,高州也在推动基础设施升级,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提升综合承载力。
去年以来,高州一方面抓好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硬联通”;一方面加大教育、医疗等领域投入,完善服务设施“软联通”。此外,强化规划引领,打造科教创新新城区和文体休闲新城区,加快城市新区扩容,扩大城市边界,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高州的县域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朝着“2025年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2026年GDP突破千亿”的目标奋进。
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需要牢牢把握县域这个关键。
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广东将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统筹抓好产业兴县、强县富民、县城带动,让县域进一步强起来、富起来、旺起来,在不同赛道上争先进位。全省65个区和57个县(市)被划分为创先、进位、消薄三类,引导县域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5月9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会公布了省首批15个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强调“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让县域这个战略支点全面强起来”,并在强化县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县域强则市域强,县域活则全省活。
广东抓住县域这个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动各地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走好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将催生越来越多的经济强县。
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以茶为纽带,实现“联城带村”
▲凤凰镇茶叶种植。
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的凤凰山,常年云雾缭绕。这里是广东古老的茶区,成千上万株有着数百年树龄的单丛古茶树遍布山间。
凤凰镇是凤凰单丛茶的核心产区,因畲寨风情和凤凰茶闻名于世,被称为中国乌龙茶之乡,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近8万亩,年产值超21亿元。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凤凰镇统筹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打造“产业优、生态美、文化兴”的美丽圩镇样板。
凤凰山茶旅走廊,是2022年度“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之一。“我们将凤凰山茶旅走廊建设作为凤凰镇锚定潮安北部县域副中心定位、发挥区域集聚辐射的载体。”凤凰镇党委书记蔡树丰说道。
对照省里提出的乡镇“联城带村”的要求,凤凰镇采取“以茶带旅、以旅旺茶”的思路做好“茶文章”,完善单丛茶种植和加工产业配套,大力发展以单丛茶为主题的农文旅,带动周边镇村的发展。
近年来,凤凰镇推动了凤凰单丛制作技艺入选省工业遗产名单,培育了凤凰单丛茶博物馆、棋盘生态茶园等“网红”打卡点。同时,打造了叫水坑村等一批旅游特色村,建设了凤凰山畲族文化馆,修缮了一批红色革命遗址,不断激活文旅资源。“我们以凤凰山茶旅走廊为主线,串起沿线的景区景点、历史遗存、乡村聚落、文旅项目打造农文旅路线。”蔡树丰说,同时与周边乡镇相连接,不断增强中心镇联城带村的作用。
建设美丽圩镇,是乡镇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凤凰镇政府门口的先烈路,临街商铺井然有序。经过风貌改造提升后,先烈路成为凤凰镇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的样板之一。此外,镇区、下埔片等地建筑外立面改造提升项目也在进行当中。“镇街改造不仅拆掉了乱搭乱建,提升了圩镇风貌形象,也为发展腾出了空间。”蔡树丰说。
乡镇的建设,不仅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
改造中小学教学楼和宿舍、建成县域医共体项目、建设图书馆和公园、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建设茶叶专业交易市场综合体……凤凰镇不断推动圩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随着产业、交通、公共服务等持续完善,凤凰镇的中心镇和县域副中心地位将进一步凸显。”蔡树丰颇有信心地说。
乡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镇域活则全县活。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广东强调要充分发挥乡镇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节点和纽带作用,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会上,黄坤明进一步指出,要聚焦强化联县带村作用建好乡镇关键节点,持续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拆建结合开展“马路圩镇”整治,做大做强中心镇,做专做精专业镇,做优做美特色镇。
随着镇域能力的提升,全省各乡镇正在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不断开创广东乡镇(街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汕尾市城区红草镇晨洲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蚝”风光
▲汕尾市城区红草镇晨洲村里家家户户都是“蚝民”。晨洲村党总支部/供图
5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南海边上的汕尾市城区红草镇晨洲村,天气已经开始变热。
当地村民黄文通来到蚝田,细细察看海水进排水和水质变化。平静的水面下,养殖的是当地的“土特产”生蚝。黄文通承包的蚝田有45亩,加上其他鱼塘的混养,一年下来能赚近10万元。
晨洲村的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蚝田。这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蚝村,有着300多年生蚝养殖历史,被誉为“中国蚝乡”,村里家家户户都是“蚝民”。大多数村民跟黄文通一样,祖祖辈辈都以养蚝为生。
晨洲村党总支书记黄智明介绍,2018年后,随着乡村振兴的实施,晨洲村“两委”重点从抓生蚝产业入手,完善养殖基础设施、举办蚝文化节等,晨洲蚝品牌越来越响亮,量价齐升。如今全村养殖面积1.8万亩,蚝年产量达1.8万吨,产值从2018年2亿多元增长到2023年的5.6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5.7万元。
随着生蚝养殖不断扩大,当地“蚝”产业链也开始往“一二三产业融合”延伸。当前,村里已有12家蚝产品加工作坊,将生蚝加工成蚝干、蚝油等产品,销往珠三角以及港澳等地区。
“产业发展起来了,越来越多常年在外的年轻人也回流了。”黄智明感慨地说,接下来,将依托由村委会牵头成立的广东晨洲蚝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动单户浅养捕捞到“公司+基地+股民”产业模式转变,实现从粗放型分散作业到集约型统筹、规范化养殖、产业化发展的转型升级。
“除了生蚝养殖和加工,我们还重点打造以‘蚝’为主题的文旅产业。”黄智明表示,在晨洲蚝乡这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一到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纷纷前来“打卡”蚝文化馆、蚝情文化广场、特色海岛餐厅、白鹭公园等系列“蚝”主题人文景观,品尝当地农家乐的美味。
蚝产业渐入佳境,当地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渔塭出租承包租金也水涨船高,价格从5年前的每年300元/亩提高到2222元/亩,每年村集体收入达111.3万元。
村集体和村民有了钱,美丽乡村建设就好办事。
晨洲村的村道、小巷,干净整洁,以蚝为主题的景观随处可见。黄智明表示,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晨洲村将继续整合当地自然风貌和乡土文化资源,提升村容村貌,绘就蚝乡美景;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健全完善服务功能。同时,制定符合晨洲村社会风情的“蚝人善事”积分管理平台等,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今年4月,晨洲村入列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晨洲村的发展,也是广东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缩影。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会强调,要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随着各地“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全省2万多个行政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深入实施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等乡村建设六项行动,汇成了一幅幅景美人和产业兴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原文链接:https://dara.gd.gov.cn/zwgk2278/zdly/fpzj/content/post_44387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