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乐至县推行“1234”工作法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发布时间:2024-12-06 05:10:40 作者:佚名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乐至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持续集中精力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以赴抓巩固、促提升,着力提升脱贫群众收入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衔接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一、常态监测帮扶,守牢“一底线”
始终坚持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和底线任务,着力构建制度更加完善、运行更加可靠、保障更加有力的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实行常态化排查、全方位动态监测、全过程精准帮扶。印发《乐至县关于构建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的实施方案》,建立“横向倒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管理机制,做到定人、定事、定岗、定责,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网格监测帮扶责任。通过“日常摸排+集中排查”,对符合监测条件的农户按程序纳入监测范围,分层分类实施就业、产业、兜底保障等综合性帮扶措施,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严格按照监测对象风险消除4项条件,及时按程序进行风险消除,做到应消尽消。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监测对象2795户6328人,风险消除1850户4250人,风险消除率64.15%。
二、聚焦稳定增收,紧盯“两关键”
始终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中心任务,紧盯“产业就业”两个关键,持续落实“产业就业10条激励措施”,鼓励脱贫群众外出务工就业,支持脱贫户、监测户发展到户种养业。一是紧盯产业增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安排衔接资金427.4万元,加强对64个脱贫村、重点帮扶村现有集体经济产业日常管护,不断提高集体经济收益。重点支持到户产业发展,落实资金1221万元,鼓励发展“短平快”项目,充分利用“乐滋乐味”等网络销售平台开展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畅通农产品供销渠道,持续增加经营性收入。二是紧盯就业增收,持续发挥“爱心零工驿站”“微型工厂”作用,组织开展“春风行动”、送岗位下乡等各类活动,实行点对点、组团式劳务输出,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1500余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243个,投入资金3800万推行以工代赈项目,带动就地就近就业3000余人。投入资金1800万余元发放务工补助和一次性交通补贴,鼓励引导脱贫群众外出务工就业,实现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截至目前,全县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达2.17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11.2%。
三、科学统筹调度,挥好“三板斧”
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坚持科学谋划,注重统筹推进。一是抓调度补短。建立由县委分管负责同志为组长,相关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考核工作专项机制,统筹10名科级干部和17名业务骨干,组建统筹协调、信息数据、政策保障、项目推进、资产管理、增收落实、资金保障、乡村振兴8个工作小组,坚持“一周一研究”,梳理汇总项目推进、资金拨付、防返贫监测帮扶、问题整改等情况,逐一研究存在问题,精准施策、及时交办、推动落实。二是抓跟踪督导。组建由县四大班子分管同志为组长的5个工作督导组,按照包片负责到乡镇和“一周一案例”的原则,针对交办催办的问题,通过“四不两直”进村入户开展督导工作,现场反馈问题,突出反面典型,定期进行通报,目前已对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全覆盖督导,制发通报7期,公布典型案例5起。三是抓督查督办。统筹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工作力量组建督查督办专班,充分发挥监督合力,全程协作参与,对工作推进不力、责任履行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彻底以及问题较为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全县通报,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目前已约谈4个乡镇8名主要负责同志。
四、强化责任落实,突出“四包制”
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探索建立县领导包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行业部门包政策的“四包”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部门合力共为、镇村推进落实”的工作体系。县级领导每月到包联乡镇(街道)开展督导工作不少于4次,协助帮助解决镇村实际困难问题,督促各类问题整改;乡镇干部每天到村(社区)配合村一级开展各项工作,协助村一级做实举一反三问题整改、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大排查等具体业务工作;村干部以及驻村工作队保持常态在村、经常入户,与群众拉家常、话发展、讲政策、解疑惑、算收入、谈变化、颂党恩,详细了解群众政策落实、生产收入、务工就业、看病就医、子女就学等情况,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提高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行业部门(单位)全面落实“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各项帮扶政策,强化对基层工作的业务指导,针对各级通报的问题协助乡镇(街道)进行整改解决,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4/10/25/940fd8c2b3674d0cb436db5b91bcce9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