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种植调研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种植资讯

晚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控意见

发布时间:2025-09-19 02:35:57 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钦州市农作物病虫情报

  钦州市植物保护站                第16期             2025年9月11日

  

  晚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控意见

  

  当前,我市晚稻大部分处于拔节期至孕穗期,已进入田间中后期管理,根据近期田间调查数据以及前期发生实况,结合品种布局、历史资料、气象等因素综合分析,对晚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如下。

  一、当前发生动态及中后期发生趋势

  (一)稻飞虱:灯下虫量方面,9月1日~9日,灵山、浦北、钦南等监测点灯下稻飞虱累计虫量623头,同比减少91.85%,白背飞虱数量占比为62.41%,各监测点峰值不明显。田间虫量方面,一般虫口密度为62~338头/百丛,高的田块740~1013头/百丛,个别田块密度可达2710头/百丛,加权平均密度224头/百丛,同比偏轻,以成虫为主。随着孕穗期到来,水稻丰富的养分将更适宜稻飞虱繁殖,预计中后期稻飞虱发生程度3(4)级,进入10月份后,全市各稻区均存在较高的稻飞虱回迁落窝风险。

  (二)稻纵卷叶螟:灯下虫量方面,9月1日~9日,灵山、浦北、钦南等监测点灯下累计蛾量552头,同比增长280.13%,其中,灵山、浦北监测点的灯下蛾量高峰日均出现在9月4日,钦南监测点的出现在9月5日。田间蛾量方面,浦北县最高蛾量2445头/亩,钦北区一般为1300~4000头/亩,最高为8600头/亩,钦南区一般为2000~4670头/亩,个别田块13500头/亩。田间幼虫量方面,当前幼虫密度一般为0.15~16.8头/百丛,个别田块178头/百丛,加权平均11头/百丛。近期我市降雨日数偏多,不利于成虫外迁,预计中后期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3(4)级,以叶色浓绿田块、贪青田块、禾本科杂草丛周边区域稻株受害重,防治适期为各稻区赶蛾高峰日之后的5~7天。

  (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8月下旬以来,我市已受到3个热带气旋外围环流影响,该两种病害已在各县(区)局部稻区发生。发病田块病叶率一般为0.1%~5.0%,高的田块11%~35%,个别田块病叶率已达到70%,但总体同比偏轻。预计中后期发生程度2(4)级,以历史发生区、地势平坦开阔稻区、种植感病品种以及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相对较重,如后期遇较强风雨天气影响则加重发生,流行期为当前至10月中旬。

  (四)二化螟:当前田间总体为轻发生,发生程度同比偏轻,发生田块的枯心率一般为0.05%~0.17%,高的田块为1.2%~3.6%,个别田块为6.3%,加权平均为0.09%。预计中后期发生程度2(3)级,各类型田块均能发生,防治适期在水稻破口前5~7天。

  (五)稻纹枯病:当前田间病丛率一般为2.8%~13.4%,最高为46.3%,加权平均病丛率为6.37%,同比基本持平。水稻生长中后期的稻株底部通风透气性显著降低,高温潮湿天气非常利于纹枯病发展,预计中后期发生程度3(4)级,在偏施氮肥、植株过密和长期积水田块以及稻飞虱为害偏重田块偏重发生,流行期为当前至10月上旬。

  (六)稻瘟病、稻曲病:前期叶瘟总体轻发生,在部分感病品种田块中等偏轻发生,当期田间病叶率一般为0.05%~0.15%,高的田块为2%~7%,最高为11.85%,加权平均病叶率为0.11%,同比略偏高。预计穗瘟、稻曲病发生程度均为1(3)级,穗颈瘟主要发生在感病品种田块、山间谷地田块,稻曲病主要发生在感病品种田块和上茬发病田块,防治适期均为晚稻抽穗破口期前5~7天和齐穗期。

  (七)稻粉虱、跗线螨:8月下旬已发现稻粉虱若虫,但密度低。近年来,稻粉虱在晚稻中后期发生有逐年加重迹象,预计中后期发生程度2级。目前暂未发现跗线螨为害,预计中后期发生程度2级,防治适期在水稻破口前5~7天。

  二、防控建议

  (一)加强监测预警。各县(区)植保部门要坚持“天天调查 五天一报 突发重大病虫灾害实时上报”的工作制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田间调查,加大对迁飞性害虫、流行性病害和突发性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力度。加强重大病虫观测场设备维护,提高监测预警能力,明确当地病虫防治适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群众适时开展防治工作。

  (二)加强防控技术指导与宣传培训。各县(区)要适时组织水稻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关键种植主体开展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宣传培训,提高其应对病虫害的防控处置能力。提高信息渗透能力,如通过村民微信群、乡村广播、村民公告栏、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手册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渠道宣传关键防治技术措施,推荐、推广主要用药品种组合和配套技术。充分利用田间调查的时机,面对面传授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提高科学安全用药技术水平。

  (三)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性。水稻生长进入中后期后,要根据稻株田间表现合理进行水肥管理,可适当增施磷、钾、硅等元素肥料,适时排水与灌溉,浅湿与适干交替进行,营造有利于水稻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田间环境。

  (四)明确主攻对象,适时科学防治。水稻生长中后期的田间环境较为封闭,防控难度加大,各地要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明确主攻对象。晚稻生长中后期各时段均要关注稻飞虱,对达到该虫害防治指标的田块要坚决开展防治工作,防止出现“黄塘”现象;在台风、持续性降雨天气过后要抢晴做好水稻细菌性病害、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的防治;抓好功能叶保护,即对于稻纵卷叶螟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中高风险田块等要及时开展防治;二化螟、水稻跗线螨、稻瘟病、稻曲病、稻粉虱等病虫害的防治宜在水稻破口前5~7天和齐穗期进行;穗期还应加强对黏虫的监测与防治。

  (五)开展应急统防统治,科学精准使用农药。有条件的县(区)应结合项目,在防治关键期组织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在精准测报的基础上,推荐应用植保无人机、电动喷雾机、柴(汽)油喷雾机等高效植保药械,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生物药剂等农药。防治稻飞虱可选用球孢白僵菌、苦参碱、三氟苯嘧啶、烯啶·吡蚜酮、氟啶虫酰胺、醚菊酯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粘虫可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印楝素、甲维·茚虫威、甲维·氯虫苯、多杀素·氯虫苯、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多杀霉素等药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可选用春雷霉素、中生霉素、噻唑锌、噻菌铜等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可选用井冈·蜡芽菌、苯甲·丙环唑、戊唑醇等药剂;防治稻瘟病、稻曲病可选用春雷霉素、多抗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稻瘟灵、吡唑醚菌酯等;防治稻粉虱可选用双丙环虫酯、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和溴氰虫酰胺等药剂;防治水稻跗线螨可选用阿维菌素、虱螨脲、哒螨灵等药剂。

  注意事项:水稻生长中后期施药应按照常规配药浓度适当加大用水量,病害宜采取提前预防的策略,在病害未发生或发展初期开展防治,虫害防治时应在害虫孵化盛期或低龄期高峰期开展。对于稻飞虱、稻纹枯病、二化螟等主要为害植株中下部的病虫,施药时要尽量将雾滴喷施到植株中下部,为提高防治效果,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浅水层3~5天。在破口期至扬花期的敏感时期,避免使用三唑类农药,药液浓度不宜过高,避免在开花时段喷施用药。施药后如遇突发降雨情况,应根据施药后与降雨时间间隔、降雨量、药剂类型、助剂使用情况等情况综合考虑是否需要补防。及时开展防效评估,对防效不佳的田块应及时开展补防。在水稻生长后期施药前一定要留意农药安全间隔期,以免发生农药残留问题。

   

  本期情报    拟稿:黄元腾吉  审稿:谭棉琼  签发:黄光耀

  

  (编校:农丰)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qz/t2595689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食品安全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种植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种植调研网 zz-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18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