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种植调研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互动交流

秸秆综合利用主要包括哪些途径?市场前景如何?

发布时间:2025-09-19 02:47:27 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秸秆综合利用对于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意义重大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精准划定禁烧范围依法依规落实禁烧管控要求那么秸秆“精准禁烧”与综合利用是否矛盾?秸秆综合利用主要包括哪些途径?市场前景如何?针对这些问题《三农三人谈》邀请了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正高级农艺师、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秸秆利用岗位科学家徐志宇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沈大军做客演播室为大家深入解读

  “精准禁烧”与综合利用并不矛盾

  有很多人疑惑,秸秆“精准禁烧”了,有一部分科学划定范围内是可以烧的,这和秸秆综合利用是否有矛盾呢?沈大军解释,这两者并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实际上两者共同构成了秸秆综合治理的体系。我国目前的综合利用率达到88%,综合利用仍然是主要出路。综合利用既利用了秸秆的经济价值,为农民增加了收益,也减轻了秸秆焚烧的大部分压力。在“精准禁烧”的情况下,会促进农民寻找秸秆利用的出路,扩大部分市场规模。无论是从未来的发展还是从秸秆的处理量来看,都要依靠综合利用来解决。

  徐志宇介绍,上世纪90年代焚烧秸秆已经产生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开始大力推动秸秆禁烧,通过禁烧堵住露天焚烧的缺口,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现在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因此,我国现在形成了“农用为主,五化并举”的利用格局。近年来,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为秸秆禁烧工作减轻了非常大的压力,也为现在的蓝天作出了很大贡献。

  目前,我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场化程度每年都在不断提高。全国市场利用主体现在已经超过4万家,而且主体数量每年都在不断增长。从整体利用需求来看,秸秆的量还不够。例如饲料化,每年利用大约1.7亿吨左右,大概还有约1.5亿吨的缺口。

秸秆综合利用主要包括哪些途径?

  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节约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促进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举措。徐志宇介绍,秸秆综合利用通俗地说就是“五料化”,即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现在主要的利用途径还是农用为主。肥料化利用率为55.4%左右,饲料化利用率2023年在23.6%左右。而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相对比较低,所以现在是农用为主、多元利用的格局。

  秸秆综合利用的市场前景如何?

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践,恰恰是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的生动体现。它不再是单一环节的末端处理,而是贯穿于农业生产、加工、能源、环保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条崭新的、绿色的循环产业链。徐志宇介绍,根据近几年的经验,发展市场化和产业化前景非常好。例如,饲料化是当前很好的利用途径,通过这个途径很多地方都能赚钱,农民能赚钱,收秸秆的人能赚钱,用秸秆饲养动物的人也能赚钱。有些秸秆利用好的地方,现在已经走上秸秆拍卖这条路,小麦可能还没收,这块地的秸秆已经被别人订走了,一亩地的秸秆几十元。例如,内蒙古一些地方可以直接上政府的拍卖平台,在产业链条上大家都能有收益。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下一步可能会重点关注这个方向。

  沈大军说,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会遇到很多含有秸秆成分的产品。比如,肉牛的饲料,这是最主要的一部分;吃烧烤用的炭,有些用到秸秆;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的材料,很多都使用秸秆;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纸张、塑料袋等也可能含有秸秆的成分。

  部分资料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sndjt/t2158423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食品安全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种植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种植调研网 zz-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18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