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种植调研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种植资讯

田间地头的“振兴合力” 用温度和专业激活产业动能

发布时间:2025-09-25 20:34:10 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广西大学农学院唐小付博士,这位土生土长的临桂人,近日携研究生团队回到家乡,专程邀请原广西河池驻村第一书记谢万举和卢森堡国际友人尼克组成乡村振兴“铁三角”,共同为临桂葛根、葡萄、罗汉果、百香果等特色农产品打开国内外市场而助力。用技术、经验与国际视野,为临桂特色农产品打通“走出去”的通道,让乡村振兴的暖流在田间地头涌动。

  

  在会仙葛根基地,唐小付博士蹲在田埂上查看葛根长势,同农户了解目前葛根的市场价格,针对种植中出现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并挖出新鲜葛根检查成熟情况,国际友人尼克对这个未见过的农作物好奇地品尝了一口,三人兴致勃勃地与刚采挖的葛根合影。

  四塘葡萄基地内,唐小付博士手持剪刀采摘着成熟的葡萄,并邀请谢万举和尼克品尝。他一边观察者葡萄的植株和瓜果情况,一边解答果农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具体可操作的科学改良方法。

  “今天回来重要的目的是带了两个好朋友回来 把我们的临桂优特产品宣传出去,在技术上、产业上提供建议,借助外力把临桂农产品品牌树立起来,让农户收入更稳定。”唐小付说。  

  “ice cream”,这是尼克对刚摘下来的罗汉果的评价。他们刚从葡萄园里出来,又一头扎进了中庸镇的百香果和罗汉果种植园里。唐小付最希望临桂的农产品能够走出桂林、走出广西,走向国际。他一边在罗汉果架下查看长势,一边回答农户遇到的问题,同时不忘让谢万举和尼克品尝和发表看法,帮助农户进行改良。

  

  谢万举:“我第一次到临桂,临桂产业化做得很好,像葛根、豆角、百香果等都有大面积种植。我品尝了各种水果、特产确实不错。回去后,我会把临桂的经验带到河池、带到南丹县,促进产业互补,让我们的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越做越强。”在他眼中,乡村振兴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区域间的携手共赢。

  “我之前特别幸运,能和我最好的朋友一起参与脱贫攻坚,脱贫攻坚已结束了。现在中国政府有了一个新项目,是和乡村相关的。我之前觉得那份工作已经很难了,但乡村振兴会是一份更难的工作。在某些方面,中国领先了一个世纪,而欧洲、我的祖国(卢森堡)则落后了100年。但在另一些方面,中国还需要取得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对于山区的农民们——因为我(现在)在广西,我看到这些(山区农民)日子过得很不容易。但同时我也看到了(发展的)进步,而且进步得很快,所以我对未来并不担心。”尼克说。

  当天,唐小付博士在三个基地完成技术指导,现场解决农户遇到的实际问题6个。这场由“本土专家+基层经验+国际视野”组成的助农行动,不仅为临桂农产品解决了技术、销售的“眼前事”,更搭建起一条可持续的“振兴路”。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l/t2600051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食品安全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种植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种植调研网 zz-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18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