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天津市“津南第一村”——小站镇东大站村四个致富密码
发布时间:2020-11-24 10:17:45 作者:佚名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在这里,有三大“怪”:外来务工人员一干20年不愿意走;姑娘嫁出去也不愿将户口迁离;村民即使得了重病也不会因病返贫。村里没有困难户,家家生活富足,人人安享快乐,处处一派详和。
这就是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东大站村,一个现有村民592户,户籍人口1755人的幸福村;一个拥有外来务工人员近3000人、村集体企业年产值6个亿、年利税2000万元、拥有全国驰名商标“力”字牌阀门的富裕村;一个曾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百余项荣誉的光荣村。
因为早早脱贫致富实现集体小康,东大站村被称为“津南第一村”,中国小康网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力求解读他们的致富密码。
密码一:幸福
让每一位乡亲都能过上好日子
置身东大站村,干净整洁的小区、宽敞明亮的新居、活动中心内传出的欢声笑语,来往村民舒心的面庞,无不展示着这个小村庄“幸福的模样”。
“我跟老伴儿住着近8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我俩每月退休金加一起3000多元,生活很宽裕。米、面、油村里都免费发放,吃不完还能换钱。虽说老伴儿身体不太好,但是没有医疗负担,新农合报销后,村里还有大病报销兜底,自己基本不花钱,在这儿生活很安生!”年逾古稀的东大站村村民秦树生,谈起生活,满脸可见幸福的笑容。
同样已届古稀之年的翟洪臣大爷提到村里发放的各项福利,喜笑颜开,直竖大拇指。除了退休金外,他家每年还有企业股份分红、土地流转费,加起来有7000多元。旁边的村民王凤梅则算了这么一笔账:“村里免费给我们上了城乡医疗保险,每年每人分土地补贴2000元、占地补贴1400元,孩子上幼儿园有幼儿补贴,重点中学、高中、大学毕业都有上学补贴,每年给独生子女家庭储蓄1000元,每人每月能拿平均1300元退休金,每年1050元暖气补贴,村民丧葬费补贴5000元……”村民生老病死都有保障,横向到底、纵向到边,全体村民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全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
安居,才能乐业。为解决村民住房这一最现实的问题,东大站村两委班子、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多次协商研究通过,争取镇政府支持,用原村阀门三厂的土地置换镇里商业用地,本村出资自建新住宅楼。2012年底,18栋高楼顺利建成,全村550户、1500多人喜迁新居。
“村里富了,就要给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让每一位乡亲都过上好日子,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村党支部书记王文祥说,自从村集体经济壮大后,他们便把为民谋福利放在首位。
密码二:致富
做强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改革开放前的东大站村与无数个中国农村的村庄一样贫穷落后,温饱问题尚不能解决。当时的村党组织带头人龚义成、王孝杰等人对于村里的贫穷落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欲寻求摆脱贫穷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的好政策使他们看到了发展的机会。他们深知东大站村如果仅凭农业、农村的第一产业发展只能填饱肚子,致富的难度很大。经过他们调研思考,与村班子成员共同研究,决定以村办五金厂为基础,发展村集体经济,向第二产业进军。
东大站村从一个只有30多人的小五金加工厂开始干起,提升阀门产品的质量,多方寻找销售渠道,迈出可喜的第一步。在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的痕迹处处都在,一个不被纳入国家统购统销计划的村办企业,产品销售问题是关键。王孝杰主任亲自带领销售骨干,带着自己生产的阀门产品千里迢迢到唐山推销,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精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叩开了国内市场的大门。用村党务干部胡亮的话说:“当时老主任那就是一个兜里揣着窝头,一个麻袋里装着阀门,一步一步跑下来的市场啊!”
40多年来,东大站村企业从5万元建起的金属网车间,到第一个“力”字牌阀门,再到东大站集团,企业滚雪球式不断发展壮大,已建成集阀门、水泥、油漆、金属网、仪表等为一体的大型集团,所属企业6家,职工2000余人,拥有几十项自主研发专利,产品远销国内外,“力”字阀门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天津市名牌产品。
企业在获得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集团所属阀门二厂耗巨资在排烟系统中加装环保装置,率先在大站集团完成了津南区首个冲天炉改造试点。如今,冲天炉吐出的不再是黑烟,而是没有污染成分的白烟。
“30多年来,我们的企业已经成长为集多种基建关联产品为一体的全国知名企业,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超过2500倍,这是对村民福祉最大的保障。” 村委会支部委员、大站集团副总经理胡富林告诉我们。
密码三:团队
有好政策还得有好的领导班子
东大站村的成长史就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农村政策演进和变迁的发展史。东大站村之所以能够从过去一个贫穷落后村成为拥有上亿集体资产的先进村、富裕村、幸福村,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解放了束缚农业、农村、农民的制度枷锁,给他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东大站村也正是踏准了改革开放的节奏,在起步阶段选择发展工业,办好村集体企业,抓住国际和国内的市场,依靠质量和价格优势赢得第一桶金。
然而,光有好政策,没有好的领导团队也是不够的。村民李二叔讲了句顺口溜:“村民要想富,要有好支部;村里要想好,得有好领导。”谈起东大站村的两委班子,很多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
大站集团今天的发展成就得益于东大站村有一个好的团队,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东大站村党组织在党建引领下,带领村民共谋发展。
致富目标明确。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东大站村响应中央号召,确立带领农民甩掉穷帽子的目标,千方百计寻找致富路。
起步思路正确。村“两委”决策在做好农业本职的前提下,以原有的村办五金厂为基础,努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一个村办企业想要站住脚,非常困难。大站集团的创始人王孝杰、龚义成等带领大站人克服重重困难,提出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上下同欲、共同富裕”的大站精神,为大站集团的起飞挣下第一桶金,奠定了今后发展的基础。
注重思想传承。2009年村集体第一代领导班子成员在履职30年后光荣退休,东大站村选出了以王文祥任书记、王富来任村主任的新的村领导集体,新领导集体继承大站精神,继续开拓创新,把东大站村的发展推向新高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大站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王书记的多年付出。”副总经理胡富林说,目前大站集团已成为一家生产阀门、油漆、水泥等基建关联产品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尤其在2009年王文祥上任以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集体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加大企业产品研发等,重点打造拳头产品,全国驰名商标力字牌阀门,目前已经拥有几十项自主研发专利,畅销国内,并远销韩国、俄罗斯等国家。
东大站村坚持村务公开,村委会工作全部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翻开村工作档案,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公章使用规定、村委会议事规则等等,一应俱全。
在东大站村,大事小情通常都会先定议题,再召开会议讨论表决,超过80%代表同意才去推动落实,绝不会出现村某领导“独断”的现象。
在村荣誉室墙壁上,挂满百余块各级各类荣誉奖牌,其中“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十几块“红旗党支部”的牌子特别耀眼,这是对该村坚持科学、民主、公开管理决策的最佳褒奖。
密码四:小康
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人掉队
“从老百姓的土地上得到的收益,就要用在老百姓身上。小康路上不能让任何人掉队。”村党总支书记王文祥经常说,这些集体企业赚来的钱要用于民计民生。
经过王文祥和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东大站村集体每年用于村民民生提升改善的资金达2000多万元,全部由村集体经济收入解决。东大站村民成为了享有股金、养老金、工资薪金、丧葬抚恤金、助学金和医疗救助金的“六金新农民”,提前迈入全面小康,过上了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村党组织在促进增收、改善民生基础上,还非常注重全面发展。
提高村民文明素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增强广大村民的文明观念和公德意识。开展美德在农家、五好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农户等评选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通过道德讲堂、家庭美德讲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座及好人好事推选、道德规范进农家、志愿服务、倡导节俭节约等活动,推动形成良好村风。
改善社区安全环境。投资138万元在小区内安装114个摄像头和红外线防控设施,并设立警务室、成立巡逻队,构筑了技防、警防、民防三张网,增强村民的安全感。这样的建设力度,让村民不出村居就能享受到一流的文化服务、高度的安全保障,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村民张大妈说,“这些摄像头真好,在小区里就感觉安全有保证。”
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村党组织坚持以文化促建设,以文化聚人心,以文化扬美德。建设集老年活动中心、医务室、党员活动室、早教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中心和儿童乐园。培育和发展村民文化社团组织,合唱团、秧歌队、锣鼓队、空竹队等。70多岁的秦玉英是秧歌队队员,每天晚上她都要雷打不动地去秧歌队跳上一会儿。“村里给统一买了队服、演出服和设备,还经常组织大家去参加比赛。除了跳舞,我们几个老朋友还参加了村里的合唱团和志愿队,虽然退休了,但活动多得比上班还忙呢!”秦玉英说。
全面提升村居环境。在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建设方面,提升改造老村的人居环境,清理垃圾、渣土、河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老村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实施自来水入户、一户一厕、雨污分离和煤改气工程,使老村旧貌换新颜,村民享受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提升了幸福感。“既然当了村书记,我就一定要干好。我要干不好,就对不起百姓。”王文祥说。
东大站村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率先脱贫、率先致富、率先迈入全面小康,成为全面小康路上的典型。未来,他们仍将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起点上,全面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来的重大机遇,继续发扬“大站精神”,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再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