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蓄势发力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2-16 23:18:20 作者:佚名 来源: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专题组改革亮点宣传
农村改革蓄势发力助推乡村振兴
---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
专题组改革综述
2017年以来,专题组各成员单位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紧盯农业农村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破解一些长期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增强了农业农村发展动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支撑。
巩固结构调整成果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2019年以来,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成为全国“三农”工作亮点。12位省领导领衔推进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业规模扩大、产量整体增长较快,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助农增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彰显。食用菌迈入全国食用菌生产第一梯队省份;茶叶、蓝莓、李子种植面积全国第一,辣椒产加销全国第一,猕猴桃、火龙果、刺梨等产业名列全国前茅;百香果从无到有,产业规模挤进全国前三;太子参产量占全国需求量40%,初具全国定价权。2021年12个重点产业保持高增速,全省食用菌产量比上年增长50.2%,中草药材产量增长33.1%,园林水果产量增长27.1%,茶叶产量增长19.4%,蔬菜产量增长14.5%,辣椒产量增长7.9%。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91.97亿元,比上年增长9.2%。在巩固产业结构调整成果的同时,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聚焦关键品种、关键环节、关键区域破题,大力开展粮食单产提升行动,以“六个创新”为抓手,全力推动粮食增产。2021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增加50万亩,增长1.2%;总产量增加37万吨,增长3.5%;亩产261.8公斤,增长2.3%。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亩产增长幅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近五年我省最高增幅。
巩固和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果运用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省完成承包地确权面积6372万亩,741.2万农户已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颁证率97.56%,超过全国96%的颁证率。土地确权成果逐步得到应用,在开展全省土壤污染详查中,从承包地地块调查数据库中抽取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地理信息3万多个,提高了抽样布点的精准度和工作效率;利用确权数据为全省20万亩耕地休耕轮作提供数据支撑资料,用于建立动态监测机制、科学评估试点成效;水利部门利用部分县(市、区)确权数据资料,完成省内8条河流河道治理调研和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以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到户耕地面积为发放依据,增强了政策实施的科学性。“贵州省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信息管理系统”“贵州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服务平台”迁移至“云上贵州”,推动全省承包地管理和服务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满足了农村产权交易需求。通过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为“三权分置”奠定了坚实基础,保障了农民权益,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落地见效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底清账明”。2017以来,全省上下聚焦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确认、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集体经济组织建立等四项硬任务,如期完成整省试点任务。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初步构建了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宣传推广石阡县任家寨村“六共机制”、大方县箐口村“抓两头、带中间”发展模式,引导全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做好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2020年,全省共量化资产总额528.6亿元,发放股权证书近900万户,已组建村级(含涉农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16755个,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省村集体经营收入为27.43亿元,平均每村18万元。纳入统计的15232个村中,有经营性收益的村11197个,占73.5%,比上年增加566个。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管护有效”。形成基层水利服务机构集中管理、专门管理单位集中管理,委托大型水利工程或专业管理单位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管理模式,探索总结出“三权”剥离、分类明晰,赋权释能、盘活存量,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共颁发产权证书426493处,落实管护主体426493个,落实管护经费15925万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扩大”。出台《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绿色金融助推林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为林业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下发《关于做好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通知》,对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进行了规范和明确。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贵州省国有林场管理条例》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农村“三变”改革在全国推广
制定《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方案》《贵州省农村“三变”改革统计表(修订)》等制度,围绕构建完善联农带农强农富农新机制,强化优化各类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建立完善股权合作、资金整合、产业带动等机制,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打造新型股份农民,共享“三变”改革成果,启动11个村开展“组改股利益联结试点”、8个家庭农场开展“家庭经营为主利益联结机制试点”,探索“三变”改革新途径。2021年,全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达1621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6%;覆盖人口数3536万人,推动2050万亩集体资源变资产、493亿元资金变成股金、679万农户变成股东,参与“三变”改革的经营主体4.1万个,带动村集体增加收益4.49亿元,带动农民股东户均增加收益830元、人均增加收益210元。农村“三变”改革2017-2019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18写入《全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贵州省三变改革优化利益联结分享机制”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
农村改革试点成效显著
湄潭县形成了“确员定身份、确权定资产、确股定归属、确管定经营、平台定市场”的改革成果,被吸收到中央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文件中。积极探索“寨管家”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毕节市形成“党组织带强、合作社带富”与德治、法制、自治相结合的“两带三治”改革乡村治理新模式和“乡村治理督导员”机制。六盘水市着力把“三变”改革打造成为农民致富的黄金腰带、现代农业的制度基础、工商资本的下乡通道、乡村善治的有效激励,形成了一批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为增强乡村发展活力构筑了体制机制新优势。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初步形成直接休耕、种植绿肥、种植牧草、净作或间套作油菜、豆科等作物的4种贵州休耕模式,推动试点区土壤物理特性得到改善,土壤养分得到提高,耕地地力得到提升,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减少。息烽县抢抓国家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30年先行试点机遇,积极发挥大数据优势,创新打造“互联网+智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化”,通过网上数据,审批颁证、精准管理、推动改革试点取得成效。全县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登记颁证46656本,颁证率达92%以上。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基本建立省市县乡村农村宅基地管理五级工作体系。宅基地底数逐步摸清,宅基地盘活利用逐步显现。出台《贵州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 (试行)》,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规范农村村民住宅建设。2020年以来,息烽县、湄潭县、金沙县3个试点县围绕“五探索、两完善、两健全”试点内容,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以保障农民基本居住权为前提,以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体系为重点,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实现机制。2021年10月,湄县颁发全省首份“回乡”有偿使用宅基地《农村宅基地批准书》,试点工作成效初显。
其他农村综合改革协同推进
供销社综合改革“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组织成为独具贵州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服务资源整合的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助农增收的积极作用日益增强,已逐渐成为供销社服务“三农”和参与“三变”改革的主要承接体。农垦改革深入推进。全省37个农垦企业已完成农垦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理顺了与地方政府负担社会职能关系,有17个农场成立了社区管理机构,有效解决了农场职工边缘化问题,农场经济负担逐步减轻,为下一步农垦改革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制定《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关于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实施意见》,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家庭农场蓬勃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对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发挥重要作用,为农业农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现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176个,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24个,省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972个,社会化服务组织1439个,服务面积100万亩。乡村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提供了制度保障。
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推动改革的工作经验
高位强力推动成为推动改革的关键所在。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省委常委会、省委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审议相关议题,听取情况汇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创新领衔高位推进制度。出台《省委省政府领导领衔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工作制度》《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领导高度重视、政策高度集中、资源高度聚集、力量高度整合的工作格局。
做实改革路径成为推动改革的根本保障。出台关于农村改革的政策措施,专题组每年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工作要点,分解落实改革任务;第一牵头单位认真履行牵头职责,积极协调相关单位统筹推进改革任务。各成员单位强化政策设计,深入推进改革落实落细。特别是围绕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涌现出一批鲜活的改革经验与做法,遵义市、汇川区、福泉市入选成功入选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经验交流单位,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湄潭县集体产权制度“四确五定”改革路径等,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并推广,为全国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贵州方案。
强化督促指导成为推动改革的有效机制。专题组牵头单位及各成员单位不断完善督查检查机制,开展专项督察,扎实推动改革。组派督查组对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农村“三变”改革、农垦改革、耕地休耕、供销社综合改革等进行督导检查。制定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报告制度,对工作推进滞后的进行约谈,对工作进度缓慢的予以通报批评,对完成情况较好的通报表扬。督促改革进展,总结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推进改革的具体措施,一锤一锤钉钉子,踏石留印抓改革。扎实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工作,不断提高改革工作质量,巩固改革成果,释放改革红利。
强化宣传发动成为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大力组织改革专题培训,增强基层操作能力,保障改革规范运行。积极开展承包地确权登记、农村“三变”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等专题培训,实现改革专题培训全覆盖。通过人民日报、农民日报、贵州日报、当代贵州、法制生活报等媒体报道,印发系列《宣传手册》《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明白纸、宣传标语等形式,利用送科技下乡活动、召开群众“坝坝会”等,广泛宣传农村改革政策与成效,营造改革良好氛围,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形成共推改革的强大合力。
原文链接:http://nynct.guizhou.gov.cn/xwzx/zwdt/202202/t20220207_7246885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