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北京农业标准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发布时间:2021-03-10 18:28:11 作者:佚名 来源: 北京市农村农业局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在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处的统筹下,市农优站以高标准体系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强化农业农村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基地示范、农业优质品牌建设,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注入了强有力的“标准化”力量,北京市农业标准化覆盖率提升20余个百分点。截止到2020年9月底,全市已有1220家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了标准化备案,已有504家备案基地被评定为市“优级”标准化基地,成为北京安全、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的主力军。
农业农村标准体系建设:强化顶层设计,筑牢质量兴农发展根基
北京农业农村标准体系框架已经构建。标准决定质量,坚持以高标准助力高质量的发展思路,对接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标准化发展需求,梳理国家标准2236项,行业标准3103项,地方标准291项,团体标准201项,初步构建了具有北京特色的“北京市农业农村标准体系框架”,确立了农业标准化发展方向。
北京农业农村标准体系更加完善。依托已构建的标准体系框架,制修订农业标准81项,复审已实施农业标准243项,并对61项农业标准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截至2020年底,全市现行有效农业地方标准236项,覆盖全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生产管理已有标可依,农业标准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支撑作用更加有力。
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宣标贯标试点建设,强化绿色兴农技术支撑
宣标贯标,让农业标准在农业生产中落地生根。“农标酷”公众号、“京科惠农”大讲堂、市区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平台等已成为全市宣标贯标主阵地;室内田间集中培训、棚舍地头现场指导、线上线下零距离沟通等已成为宣标贯标工作常态;专家现场讲标准、标准化基地生产观摩等已成为展示宣标贯标成果大舞台。五年来,累计培训京郊农业生产者、管理者1万余人次,宣标贯标成效显著。
试点建设,让农业标准在绿色兴农中不断发力。以指导农业生产者依标用标、实施标准化生产、助力绿色兴农为目标,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全程标准化管控”理念,围绕全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构建了“全程标准化”管理模式7套,集成推广适用于蔬菜种植基地的棚室环境调控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等5项;适用于畜牧养殖基地的栋舍环境调控技术、栋舍环境消毒技术等2项,奠定了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基础。目前,“全程标准化管理理念+全程标准化管控技术”已通过58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在京郊13个区落地,并在全市1220家标准化基地建设与管理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全市农业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
农业优质品牌建设:力推融合发展,增强品牌强农助推成效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底线,农产品品牌价值是产业发展的兴旺之路。推行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品牌化融合发展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品牌强农的最佳途径。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同时,通过市区联动、政策助推、资金助力、项目带动、展会推介等方式,促进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区域品牌、产品品牌创建融合发展,逐渐确立了北京优质农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誉度和认同感,使之真正成为质量象征、安全象征,发挥其引导生产、树立品牌、促进消费、提振产业的积极作用。目前,超80%的农业标准化基地已通过“三品一标”认证,100个“北京农业好品牌”、100余个被录入农业农村部“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的北京农产品品牌绝大部分来源于已备案的农业标准化基地。农业标准化正助推北京优质农产品品牌越走越远。
北京市优质农产品产销服务站建立于怀柔区的全程标准化基地——天意生态有机园,经过五年的努力,天意生态有机园已逐步建成集有机蔬菜产地环境、品种引进、投入品管理、育苗管理、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产品自检到追溯管理为一体的全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在业内亦被称为“全程标准化”管控模式,并使得园区蔬菜产品产量、质量、品质及生产效益逐年稳步提升,小白菜,油菜,蒿子杆,菠菜等叶菜病虫害发生率降低90%以上,根茎类蔬菜病虫害发生率降低50%,果菜类的番茄病虫害发生率降低90%以上,果菜类的黄瓜、辣椒、茄子病虫害发生率降低30%。2020年园区克服人手不足、防疫任务艰巨等困难,确保100个大棚、26个蔬菜品种有序生产,年产有机净菜350吨,在满足市民消费、稳定市场供应等方面体现了农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京郊有机农业生产、蔬菜生产全程标准化管控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
原文链接:http://nyncj.beijing.gov.cn/nyj/snxx/gzdt/10937161/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