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为大,织就食品安全保障天网
发布时间:2022-03-29 10:01:33 作者:佚名 来源: 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重点讲了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食品安全是保证“吃得好”的重要一环。保障粮食安全,就离不开食品安全,这是在“量”的保证基础上谈“质”的保证。食品安全问题与国家医疗成本、国民身体素质、大众生活质量、农业产业现代化等多个公共议题密切相关,涉及每一个人,是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
食品安全问题与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相伴相随
实际上,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食品安全的问题。在传统农业社会,男耕女织,食品既是家庭劳动的目的,又是家庭劳动的产品,各种食材备受珍惜。进入工业化社会后,食品加工开始规模化,食品由各家自制自食转变为经过多行业、多人手加工后的高复合型劳动产物。从农产品种植、畜产品养殖、水产品捕捞的源头进行梳理,一开始就已经饱含了人类丰富且复杂、艰辛且浩繁的劳动在其中。仅以谷物种植为例,在农业第一部门的流程中,就需要完成养护土壤、选种育种、播种灌溉、施肥除草、除虫除害、应对天灾、收割脱粒、存储保质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严重后果:如果是数量问题——“减产减收”,轻则出现食品短缺,导致物价上涨、民心动荡,重则发生饥荒,引起秩序混乱、民情汹涌。
在现代社会,当第一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谷物进入工业加工(第二部门)的流程之中,通过生产、存储、保质,形成可以用于直接食品制作的二次品——大米、小米、面粉、米粉等,在深加工环节还会制成可以用于食品制作的三次品——生面团、干面条等,其中需要添加食品添加剂、调味剂、保鲜剂、防腐剂等。当谷物进入服务业(第三部门)的流程之中,将依赖于各种精细劳动转化为可以直接食用的面条、饺子、面包、蛋糕、米饭等。由此可见,任何一种最终被人们直接食用的食品,在消费者入口之前,都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与变换的过程。而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最终成品的“失效”——腐败变质、有毒有害而不能食用等,也就会导致这个流程中所有劳动都白白作废!
政府、市场、社会三元主体共同建构食品安全的公共秩序
上述分析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每一个人简简单单“喂饱肚子”的想法,都需要众多劳动生产部门的合作才能实现,而要想吃到安全食品,更是深度分工的现代社会中一个极高难度的协作治理问题。协作治理是解决社会深度分工后形成的“不协调”问题的金钥匙,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民众都是治理的参与者,各有相应的权利与责任,通过长期性、持续性的非线性协调配合,共同组成动态的治理系统,既可以在现有的政策制度框架内协作运行,又具备响应环境变化的制度创新能力。在协作治理系统中,政府、市场、社会三元主体共享公共权力与治理资源,政府关注与集中于促进食品安全的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管,企业关注与集中于安全食品的生产、销售,社会关注与集中于安全食品的消费与监督,共同建构食品安全的公共秩序。
然而在现实环境中,政府、市场与社会都有可能失灵的时候。当政府对于食品生产的经济运行干预不足或干预过度时,失灵就会发生,导致经济效率与公共福利同时损失,因而政府对于食品市场的及时监管、全面监管、科学监管、高效监管必须同时实现。当企业过度追求利润而违法经营时,忽视公众健康利益、缺乏市场道德、违背职业良心、唯利是图等行为就会发生。民众是食品的最终消费者,其健康权是最基本的人权。由于食品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生产链条过长,不法企业与无良商人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恶行,都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而在“知识不完美”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民众有可能处于被欺骗、被蒙蔽、被坑害的处境,监督无法真正实施。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考验政府部门的治理智慧。
协作治理织就食品安全保障天网
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协作治理,织就一个食品安全的保障天网。
首先,各级政府部门在协作治理网络中必须担当主导者。中央政府通过制度的顶层设计,为全国的食品生产、制造、销售提供接轨国际的最普适性的行为规范;省市政府通过地方性制度设计,为本地食品生产、制造、销售提供面向全国的可操作性的行为规范;区县级政府负责具体的法规执行、市场巡查与质量监管,共同营造高度有序的食品安全环境。其次,基于效率优势,市场“无形之手”可以在生产组织、服务供给等方面大展身手,尽可能地发挥创新力量,不断提高食品产出的数量与质量。再次,社会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加强社会正义与社会自治的力量。企业作为生产者,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公众作为消费者,科学合理消费食品,形成对食品质与量的理性需求;全民都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自觉参与食品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全流程监督,从“制造端”与“用户端”两端向中间环节步步求索,促进食品“产、销、用”全流程链条的质量管理。这样,三元主体分别发挥各自优势,组合实现能力互补,形成覆盖食品安全的全域空间,达成协作治理。
在食品安全领域实施协作治理,要求“政府、市场、社会”既分工又合作,共同追求食品安全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共同建构一个系统性的治理网络——“法律保障机制+执行实施机制+监管约束机制+风险沟通机制+利益兼顾机制”。在现阶段,尤其需要政府通过群体行为矫正、利益观念引导、依法实施奖惩、正向效益激励等一系列公共治理,帮助市场与社会提升自治能力与水平。
综上所述,“政府、市场、社会”三元主体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协作治理,具有多层次的公共管理意义:一是提升食品安全的水准,二是推进公共安全的发展,三是促进国家安全的稳固,四是形成正效应溢出,影响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治理改善。相信在“政府、市场、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食品风险问题将逐步消除,公共安全的水准将不断提升。(南方日报)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rdgz/ncpzl/202203/t20220315_82830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构建更高水平粮食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