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广西淡水鱼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发布时间:2022-09-03 17:35:45 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9月入秋之后气温开始下降,昼夜温差增加;但广西大部分地区高温天气持续,且这一时期养殖水体的载鱼量、投饵量达到全年的高峰,容易诱发多种水生动物疾病。根据近年同期广西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和今年天气情况,广西特色淡水鱼创新团队对9月淡水鱼易发疾病进行了预测,供参考。
一、病情预测
9月份淡水鱼养殖该重点关注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症、罗非鱼链球菌病、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赤皮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等。重点关注草鱼、罗非鱼、黄颡鱼等品种。
1.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鱼及青鱼,发病水温为20℃~30℃;患病鱼出现鳃盖或鳍条基部出血,解剖可见肌肉点状或块状出血、肠壁充血、肝脾充血等症状。各草鱼养殖特别是当年鱼种养殖地区需重点防控。
2.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危害草鱼、鲢、鳙、鲫鱼等多种淡水鱼类,水温在9℃~36℃均流行,具有病程急、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可通过病鱼以及病菌污染的饵料、用具、水源等途径传播,鸟类捕食病鱼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养殖池间传播。各淡水鱼养殖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3.罗非鱼链球菌病:病原主要是无乳链球菌,危害各种规格的罗非鱼;该病流行水温25℃以上,暴发水温在30℃以上。患病鱼离群独游,间歇旋转或失去平衡;眼圈充血,眼球突出混浊,腹腔肿胀,鳍条基部充血,肛门红肿出血;剖开腹部有黄色或红色浑浊液体流出,肝、脾、肾肿大出血。各罗非鱼养殖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4.细菌性肠炎病: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等,淡水鱼主要危害草鱼、鲤、鲫等,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水温在18℃以上时易发病并流行,25℃~30℃是该病流行高峰期。内陆淡水鱼主养区需重点关注并做好预防。
5.车轮虫病:主要危害多种鱼类的鱼苗、鱼种阶段,水温20-28℃是该病流行高峰期。寄生在体表和鳃上,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鱼苗可出现“白头白嘴”或“跑马”(环游不止)症状;有的又成群围绕池边狂游,常引起鱼苗、鱼种的大批死亡。
二、防治措施建议
(一)预防措施
1.加强水质管理。注意监测水质变化,发现异常时可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杀灭病原菌并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控措施,使池塘水质保持肥活嫩爽。
2.控制水深、水温。池塘中经常加注新水,适时进行增氧,防止因水质恶化而导致病害发生。
3.加强养殖生产管理。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并注意做好因突发性天气引起水环境变化的应急防范工作,同时做好减少水生动物应激反应的准备工作。
4.加强疾病监测,做到早发现、快处置、防扩散、控危害。
5.及时报告疫情。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和大量死亡等异常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水产技术推广(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的扩散。
(二)治疗方法
1.病毒病:因病毒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以预防为主。一般预防措施包括疫苗免疫(如草鱼出血病),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养殖设施、运输工具、养殖工具、养殖用水等进行消毒,饲料中可添加维生素等增加鱼体免疫力。对已经感染病毒品种,应立即进行隔离;生产、运输工具严格消毒,死鱼深埋,不得随意乱弃;病鱼不准外运销售,按照相关程序报告疫情。
2.细菌性疾病:发病养殖池应使用聚维酮碘等渔药全池泼洒,使鱼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国标药物拌饵投喂,也可使用中草药类拌饲投喂。
3.寄生虫病:购买并使用国标杀虫渔药,按寄生虫种类发病实际情况选用渔药全池泼洒。间隔1d~2d后,使用含氯或含碘制剂等进行全池泼洒消毒,防止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9月份池塘养鱼密度在一年中最高,受温度影响此时应减少投饲量,可在月底成鱼上市季节分池销售缓解养殖密度。对于拉网受伤的存鱼应及时消毒,加速皮肤恢复,避免引发细菌性、真菌性等疾病。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xgk/ztjj/gxcxtd/zjgd/t1303038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