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种植调研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策发布

关于公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典型工作案例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1-01 03:19:32 作者:佚名   来源: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鲁农函字〔2022〕386号

  

  各市农业农村局、沿海市渔业主管局:

  2022年,全省各级农业农村、渔业部门,坚持抗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攻坚“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立足当地实际,积极创新探索,健全制度,强化措施,完善机制,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管出来”方面,展示出多个好经验、好做法。现遴选部分典型工作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

  附件:典型工作案例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12月23日

  

  附件

  济南平阴县:全面推行“1+3422”监管模式,

  巩固国家农安县创建成果

  近年来,济南市平阴县以镇街网格化监管为核心全面推行的“1+3422”监管新模式,群防群控,共治共享,取得了阶段性新成绩。

  一是网格“三定”压实基层责任。8个镇街农安办全部实行镇街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建设为省级示范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二是横纵“四方”共抓源头治理。横向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执法、市场监管、行政审批四大主责部门“全流程”协同监管;纵向全力落实主体、街镇、县级及以上多级“全覆盖”统筹抽样实施检打联动。

  三是上下“双向”监管闭环成网。线上实现县域农业投入品监管一张图、电脑端+手机端、投入品追溯平台、农(畜、水)产品检测追溯平台和承诺达标合格证平台“一图双端三平台”实时监控;线下推进县镇村主体包括蔬菜散户逐级签订农安责任书或承诺书、镇街阳光台公示网格管理地图和协管员监管责任网格化分工信息表,实现“一书一台一表”监管成网。

  四是协定“双十”工作规范提升管理水平。推行“十抓十重”工作法,切实落实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协管员的网格化监管责任,为提升工作规范性,杜绝监管盲区,保障一方农产品质量安全。

  青岛西海岸新区:打出组合拳,加大农产品

  质量安全监测力度

  青岛西海岸新区积极推行“监管+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新模式,实现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产品应检尽检。

  一是完善监测体系。新增投资261万元,提升改造镇街检测中心17处,新建村级检测室50处,全区形成以区中心定量检测为主、23处镇中心+108处村居检测室快检为辅、第三方检测机构社会化服务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二是加强追溯管理。为区内检测机构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一品一码”电子终端600个,实现抽样、检测结果自动上传“青岛智慧农安”平台,1-10月份全区开展农产品定性定量检测1600批次、镇村快速检测6万批次,全部实现了网上可追溯。

  三是探索公益服务。区农业农村局与中国国检青岛京诚有限公司签订了公益助农服务合作协议,开展“质量兴农牵手行动”,为有需求的农户、合作社探索开展免费公益检测服务,做到愿检尽检。

  四是加强检打联动。落实检打联动制度,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生产主体,进行了立案查处,行政处罚4200元;落实“三安”联动制度,1-10月份立案查处农药、兽药农业投入品及屠宰等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63起,行政处罚32.46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全区农产品质量和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淄博高青县:筑牢监管防线,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高青县针对县域内农业小散户数量多,监管难、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将镇、村作为监管重点,构建“三级网格”监管责任体系、强化过程监管,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化、无缝隙监管。

  一是强化体系,确保农产品无缝隙监管。高青县以镇、村为突破口,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相关班子成员为组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领导小组。科学划分“三级网格”,镇政府为一级网格,设管理员2人;管区为二级网格,设网格长10人;村居为三级网格,每个村最少设置1个网格员,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方式,根据地域特点每个村聘用1名专职农管员,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直接负责人。全面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的监管体系。

  二是制度赋能,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效能。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化可追溯。通过实施合格证推广项目,配发仪器设备、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形成了常态化开具合格证的良好氛围。依托农安平台,对合格证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统计,随时掌握生产经营主体合格证的使用情况,真正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溯。

  三是协调联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以网格员为主体,建立基础信息定期巡查上报制度,通过常态化走访、跟踪式服务定期排查生产基地和农资经营门店的基础信息,并及时上报镇专管员,专管员根据信息,定期分析、汇总整理上报县监管部门,农管员根据薄弱环节进行政策解读、跟踪服务。同时,县农业执法人员对生产基地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在重大节日、活动期间,加大加密对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枣庄薛城区:健全工作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薛城农业农村部门紧盯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这一目标,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着力构建区、镇、村三级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夯实监管执法、检验检测等工作责任,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健全监管体系。区农业农村局配备16名工作人员及相应的监管执法装备,做到有职责、有岗位、有人员、有手段。在7个镇街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加挂“农产品监管站”牌子,分别配备2-3名工作人员;在全区181个涉农行政村分别设立1名农产品监管员、建成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二是加大监测力度。建成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1处,镇街检测室7处。组织开展粮食、果蔬、水产品、禽蛋、兽药定量监测1150批次,定性监测3000余批次,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三是加强合格证制度建设。对全区132家种植养殖单位建立名录库,开展培训指导6期,免费印制电子合格证350万张,纸质合格证1.5万本*50张。所有上市产品合格证使用率100%。加大检查巡查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开具等行为。对规模化生产主体免费配备35台套农产品快速检测设备,确保上市产品安全并可追溯。

  四是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2022年以来开展执法检查11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540余人次,检查农兽药门店300店次。受理政务热线转办和群众信访率举报10余起。责令整改20余次,立案查处12起,取缔无证经营3家。

  东营垦利区:实施“六个一”工作法,保障农产品

  质量安全百日攻坚行动取得实效

  垦利区结合全市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攻坚行动,立足工作实际,创新实施“农产品抽检+实地宣传培训+用药指导+监管巡查+违法查处+分析研判”六个一工作法,打出一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合拳”,为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开展一次“农产品全面抽检”。为有效掌握全区农产品安全水平,本着“抽样对象全覆盖、抽样品种多样化、抽样环节规范化”的工作原则,对全区各生产经营主体和种植散户开展一次全面抽检。据统计,共计联合抽检135批次,抽样品种达15个,合格率100%。

  二是开展一次“实地宣传培训”。结合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全区各生产经营主体和种植散户进行宣传培训与详细解读。通过宣传培训,全区各生产经营主体和散户对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余份,宣传培训率和知晓率均达到100%。

  三是开展一次“执法大检查”。加大农资监管力度,夯实农业投入品质量基础。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严把农业投入品关口,加大对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监管、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农资经营秩序,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合法利益。

  四是开展一次“监管巡查”。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和群众关注的农产品安全问题,重点对各生产经营主体的“田间作业、用药安全、生产和销售”等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并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切实铸牢“农产品生产领域”的全程监管。

  五是开展一次“合格证制度跟踪督导”。为深入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对部分生产经营主体和种植散户存在的“工作不积极、开具不及时和不规范”等问题,着重从“设备运用、系统操作、合格证规范开具、数据上传”等四个环节,进行了“手把手”培育,培育率和覆盖率均达到100%,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推广工作取得新成效。

  六是开展一次“分析研判”。根据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需求,组织全区农业专家、技术能手、监管能手、基层监管人员和农产品检测专家,结合全区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检测能力、薄弱环节,进行一次“把脉会诊”,为全区农产品安全高质量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及建议,为能力而提升,责任而压实,打下良好基础。

  烟台栖霞市:突出“三条主线”,构建坚实工作框架

  栖霞市坚持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目标,以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底线,突出机构队伍、宣传培训、监管监测“三条主线”,全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一是机构队伍网格化。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在市农业农村局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各镇街设监管站,村设监管点,建成了“市一级网格、镇街二级网格、行政村三级网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目前,14个镇街已配备监管员76人,841个村每村有1名协管员,形成了市镇村三级“定格定人定责”、网格成员履职尽责的网格化监管体系。

  二是宣传培训进田间。创新宣传培训模式,深入基层、进村入户,采取集中辅导、田间指导等方式,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内容,先后组织开展各类宣传培训20余场次,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同时,在“大众日报客户端”“大小新闻”“栖霞发布”以及市县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刊发宣传稿件30余篇,进一步增强宣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监管监测全覆盖。印发监测计划和“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工作方案,先后组织抽检571批次,各镇街开展果蔬农残速测11000批次、瘦肉精4200批次。同时,与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出动人员200余人次,查办案件10余起。尤其是坚持以“三品”获证单位和苹果等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为重点,建立追溯制度,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建立生产主体名录116家,开具合格证20余万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10万余吨,实现生产过程可控制、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落实。

  潍坊寿光市:推行农业智慧监管,打造农产品

  质量安全高地

  寿光市强化“互联网+”思维,以“服务监管、利企便民”为出发点,推动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开发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息采集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任务管理系统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系统集于一身的智慧平台,构建起智能化监管体系。

  一是打造“千里眼”。利用国土测绘高清3D地图,对全市蔬菜大棚、合作社和农资门店进行GIS位置定位,建立生产经营主体信息库;全面落实农药实名制销售,依托1659家农资门店,建立农资实名制进销货数据库;全市56名市级监管员、120名镇级监管员、988名村级监管员,通过网格化抽检任务管理系统、农产品检测系统将蔬菜抽检、巡查、检测等具体工作形成蔬菜检测数据库;全市1500余家蔬菜合作社、蔬菜购销处(交易市场)通过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服务系统,建立蔬菜交易数据库。

  二是实现“全链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汇集蔬菜生产、农药实名制销售、蔬菜质量检测、蔬菜交易等大数据资源,通过系统间大数据互联互通智慧分析,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蔬菜质量全程智慧追溯。

  三是强塑“智能化”。全系统收集汇总寿光全市82169条种植户基础数据,种植大棚141112个,覆盖地块总面积215619亩。同时,完善了监管任务上传下达,样品抽样管理等功能,充分发挥监管数据价值。强化便捷化使用,延伸开发寿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服务系统电脑端,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信息管理小程序,真正实现了从高强度人力付出到高智能智慧化监管华丽变身。

  济宁邹城市:坚持四聚焦,织牢农产品监管网

  邹城市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主线,通过连点成线,聚链成面,织牢织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摸索出一条基层监管员队伍建设管理的新路子。

  一是聚焦困难短板,创新监管体系。镇街成立专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突破编制障碍,整合120名畜牧动物防疫员,编入镇级监管站。根据管辖区域划分网格,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全面实行网格化监管。

  二是聚焦重点产业,消除监管盲区。将蔬菜水果种植户全部纳入动态监管目录,按月对每个监管对象深入走访调查。确保生产主体全部登记在册,巡查情况拍摄实景照片上传市监管平台,全覆盖精准监管。

  三是聚焦运行机制,提升管理水平。为16个镇街监管站长、120名镇级监管员,统一购买电动车,统一编码,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佩戴胸牌,开展监管巡查。生产主体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接受监管监督。同时,树立正向激励机制。重点培养讲信誉、重规范的先进典型,评选遵规守纪星级示范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聚焦风险隐患,强化源头治理。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开展“清源行动”斩断高毒农药潜在流通暗道。实施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以案说法,倡导广大农户依规生产,合法经营。

  泰安岱岳区: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分级分类

  建立差异化监管模式

  岱岳区制定下发了《岱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以省级平台数据为基础性依据,结合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从市场主体履行法律责任和社会承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市场主体信用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一是签订责任告知、承诺书,明确信用主体责任义务。通过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告知》《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不得销售使用“禁限用农兽药”告知》,明确生产经营主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主动接受区级、镇级监管人员的检查和消费者的监督。

  二是开展信用主体分级分类评价。参照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评价时点,将监管数据上报系统,评级评出A+级主体1个,A级18个。对于信用等级A级以上的,适当减少产品(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抽检频次。同时,支持市场主体参与农业系统有关表彰奖励、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信用等级。

  三是强化信用分级分类结果应用。推荐山东乐惠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泰安市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泰安市汶粮农作物专业合作社、泰安市岱岳区金石林果蔬专业合作社等评级为A级的经营主体成功申报泰安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荐A+的曼华庄园(山东华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山东省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并给予5万元的财政补贴。

  四是强化信用辐射,促进主体发展。在项目经费安排和日常监管工作中,为信用评级为A以上的主体提供更多支持,免费发放农残检测设备、检测试剂,方便其掌握自身产品的质量数据,为其产品把好质量关口。为提高其追溯能力建设,免费发放农产品合格证打印设备及耗材,拓展市场流通渠道,增加经济效益。

  威海文登区: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

  推动优势产业再升级

  威海市文登区紧紧围绕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总目标,大胆创新、先行先试,下移工作重心,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有力地推动水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提升。

  一是推行“网格化”监管机制。率先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设立了区镇村三级网格管理层级,共设立网格96个,明确监管员和协管员102名。以6个渔业乡镇为单位定期组织召开网格员业务培训会议,制定网格化监管“四定”(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责任定实)机制,切实提高基层监管效能。

  二是推行“数字化”监管措施。利用专用“大数据”,创新搭建了全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建立水产品数据库,形成养殖主体分布情况全景地图。执法人员可随时抽取养殖主体生产、用药记录等电子档案,实现全天候无缝隙。

  三是推行“差异化”监管制度。建立水产养殖主体信用分级分类指标体系,制定《文登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约谈制度》,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生产主体负责人进行约谈,约谈记录载入企业信用档案。对诚信守法主体“无事不扰”,强化政策支持。对于严重失信主体实行项目申报、资金支持“一票否决”制。

  威海荣成市:统分结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

  荣成市发挥既有工作基础,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协同推进多项工作措施,监管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一是完善农安监管体系,实现网格化管理。市农业农村局按区域划分7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站,22个镇街共设立28名网格监管员、926名村级网格协管员,以7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站辐射带动相关区域内镇街农安机构开展日常巡查、农残抽检、承诺达标合格证推广和使用等工作,将网格化监管机构体系建设、农残检测、承诺达标合格证使用推广等7个方面工作纳入对镇街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市、镇、村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现及时衔接、有效运转。

  二是检验监测工作覆盖到位,全面推广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农产品的监测工作力度,结合监督抽检、风险抽检、农残速测等手段,充分发挥生产基地及镇街检测室的速测能力,每年开展定量检测300批次以上,定性速测2万个以上,实现对全市生产基地农产品检测全覆盖。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推广工作,全市72家生产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纳入合格证试行主体名录,适时引进便携式电子合格证设备,结合纸质承诺达标合格证同步使用,每年开具使用合格证3万多张。

  三是加大信用体系建设力度,营造出良好社会共治氛围。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资店信用考核办法的运用,每年开展信用考核,按评分标准评选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资店红名单,在信用中心举办的红黑名单新闻发布会上进行发布,并结合全市守信激励“信易免”、“信易管”工作机制内容,给予相应的差异化监管及服务。严格落实信用承诺制度,每年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资经营单位签订信用承诺书,承诺情况也实时上传至信用平台,营造出“守信为荣、失信为耻”良好氛围。

  日照岚山区:突出全产业链条管控,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茶产业是岚山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岚山区高度重视茶叶质量安全,持续开展茶叶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多措并举严把茶叶质量安全关,确保日照绿茶“舌尖上的味道”。

  一是严把源头环节保质量。积极推行茶叶鲜叶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覆盖全区茶企、茶农,以制度强化茶农自律意识。加强茶叶抽检力度,开启“户户检+批批检”模式,对全区所有茶农茶园地块、茶叶鲜叶进行全覆盖抽检,检测结果备样留存,发现问题及时处置。2022年累计完成鲜叶户户检5.6万批次、干茶批批检3千批次,合格率至99%。

  二是严把交易环节降风险。在江北最大的薄家口鲜叶交易市场,创新实施“电子秤+pos机+惠农码”智慧溯源,鲜叶交易时茶农凭码出售,收购商凭码收购,实行实名制交易、即时结算、闭环管理,实现谁卖、谁收、谁加工电子化溯源,同步开展速检+法检,卡住交易环节,消除农残超标隐患。2022年5月份试点以来,累计交易7万笔、鲜叶50万公斤。

  三是严把溯源环节强保障。建设日照绿茶“一码”溯源管理系统,将消费者最关心的绿茶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关键环节要素信息归集至统一的系统平台,在茶叶包装上形成溯源二维码标签。通过扫描二维码,不仅能查验真伪,还能全程追溯茶园管理、鲜叶采收、茶叶加工包装等环节,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实现从茶园到茶杯全程可追溯。

  四是严把生产环节固品质。各产茶镇、村将茶叶鲜叶质量安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常态化网格值班巡查重要内容,严查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不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等行为。围绕茶叶生产关键时间节点开展技术服务,提升茶园标准化管理水平;创新实施“春虫秋防”行动,开创了在茶园非生产季节进行全域虫害防治的先河。

  聊城莘县:严把“三个关口”创新“三个体系”,

  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莘县作为“中国蔬菜第一县”,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生命线”,突出全域覆盖,源头发力、全程管控,系统构建执法监测覆盖到边、投入品使用精准到人、溯源数据全程到底到底的农产品全链条质量监管体系,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坚持织密网络,把好“执法检测关”。组建由网络总长、网格支长、网格分长、村级实行“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村级网格协管员组成的四级农产品网格化监管队伍。全县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达到1300余人。县级设立农安检测中心,配备10辆流动检测车,瓜菜采摘前全部实行镇街巡检、随机抽检;镇街全部建立检测站,配齐检测设备和人员,每个农户每年至少抽检一次;农产品交易市场、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全部建立速测室,对每一批次农产品全部进行自检,专门组建农安指挥中心,配备指挥大屏、执法数据采集、远程视频指挥系统等软硬件设备,配优执法工作人员80名、对农资经营、农药生产、肥料生产、基质生产等企业,不定期开展拉网式检查,做到执法留痕,办案留印、监管到底。

  二是坚持源头发力,把好“销售准入关”。

  严格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和农药进销台账制,对经营单位未取得农药、兽药(渔用药)等经营许可的,一律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开发农业投入品监管平台,无缝接入农药生产、销售单位,实时传输农药销售网点、采购记录、销售记录、库存量、实名处方、门店视频监控等信息,做到农药流通即时动态监控。全县农业生产基地和940家农资经营门市全部纳入平台线上视频监管。突出规范农药使用,科学精准用药。开发应用农业专家智慧管理系统APP,入驻农技专家30余名,为农民群众开展线上诊疗问诊,指导农户科学用药、及时预防、依法维权。规范农药处置。坚持“谁使用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专业机构处置、市场主体承担、公共财政补充”工作模式,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闭关管理体系,并结合人居环境整治集中开展农药废弃物专项治理。

  三是坚持数字赋能,把好“溯源数据关”。

  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开发应用便携式合格证打印设备,建设打印站点309处,农户只需扫描身份证,即可即时打印合格证,同时加附二维码,农产品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责任可查。投资1.2亿元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与网格监管机构、三级检测机构、许可经营农资经销门店、认证生产基地信息联网,实行执法监管、农资经销、农事管理、质量检测报告等消息实时传输、数据畅通共享,增强质量追溯的可信度,用追溯营得市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聊城临清市:“三强化、一覆盖、一提升”,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

  临清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作为,始终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在守正中创新,推行“三强化、一覆盖、一提升”新型监管模式,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全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

  一是聚焦强化队伍建设、强化责任落实,强化能力提升。在全市16个镇(街)建立由镇街主要领导牵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机制,由编制部门配备专门监管人员和检测人员,有稳定财政支持,切实将监管责任落实,形成“县乡一体、上下联动、分工协作、责任明确”的责任体系和协同推进工作机制。

  将全镇范围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实行网格划分,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面、上下贯通、立体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格局。依据行政村(社区)全市划分网格87个,网格员87人,村级协管员579人,农业首席质量官30人,实现了“区域定格、网格定岗、岗位定责”。

  加强县级抽检力度。结合“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完成县级监督抽查705个,风险监测195个,监督促镇(街)保质保量完成农药残留速测筛查9.5万批次,筛出疑似问题12个,并进行跟踪查处。

  二是全覆盖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全市农、畜、水产品种植养殖企业17家,合作社35家,家庭农场及种养殖大户57家全部实行合格证制度,产品全面带证上市,合格证覆盖率100%。引导400余家规模化散户实现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合格证覆盖率98%以上。同时,积极与市场监管部门协作,在临清市桑树园瓜菜批发市场、黑庄农贸市场设立农产品入市检查点,所有进入市场的产品都必须已经开具合格证,无证的产品一律不得进入市场交易。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升发现率。立足于补短板,强弱项,紧盯三年行动重点治理产品,加大检测力度,提升问题发现率。2022年各级农产品例行监测中,抽检合格率99%以上。在各级监督抽查中,问题发现率1.5%。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滨州邹平市:三网并行,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根基

  邹平市农业农村部门,突出“三个强化”,构建“三个网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屏障,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织紧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网”。定位“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工作机制,建立县、镇(街道)、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配备专职监管员180名,协管员858名,并为镇街和规模化种植基地统一配置了检测设备72台,建立快速检测点,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督检查,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规范化、精准化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风险监测,织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针对用药高峰期、农产品集中上市期等关键节点加大抽检力度,年度投入检测经费75万元,按照1.5批次/千人开展检测,目前,抽检农产品1175批次,合格率达98.15%,实现蔬菜、水果、肉蛋奶、动物尿液、水产品等监测全覆盖。对检测出的不合格样品,第一时间开展追查,2022年度,移送农产品案件9起,严防不合格农产品流向餐桌。

  三是大力推行合格证,织牢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建立全市生产主体名录库,以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为纽带,建立生产主体产品检测、生产记录、消费者评价相关联的信用档案,免费发放承诺达标合格证打印机500台、捆扎带50万米,开具捆扎带、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94.6万余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6.3万余吨,真正达到了“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zwgk/tzgg/tfwj/202212/t20221227_420230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食品安全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种植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种植调研网 zz-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18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