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县大明镇: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发布时间:2023-12-02 04:10:56 作者:佚名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近年来,大明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全县“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思路,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着力推动农牧业全面升级、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保持了稳固向好、稳中有进、稳步提质的发展态势,全力描绘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调结构、促转型,农牧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2016年我们成立曹家园区种植专业合作社,整合村土地资源1620亩,建成日光温室大棚162栋,2023年园区产值达到1600余万元,为农民增收700余万元。”园区负责人陈子海喜悦地说。
大明镇通过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把发展日光温室蔬菜、陆地冷棚蔬菜、特色种植养殖作为产业振兴的有效载体,结合村情村貌,持续推进“三带一区”建设,先后建成城后东村、城后西村设施农业产业园,新岭村、二肯营子东村千亩冷棚产业园,以二肯营子西村为核心建成标准化养牛场14个,逐渐形成设施农业示范带、高标准农田示范带、特色种植产业示范带、万头养牛集聚区。截至2023年末,在全镇建成设施农业4000亩,产值1.5亿元,高产农田10.8万亩,建成肉牛规模养殖场18处、存栏10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小区10处,可实现纯收入3000万元以上,年收取收益资金31万元。
2、强基础、延产链,农牧业产业多样化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了高标准农田,才有高收入农田。”谈到大明镇发展的实践,大明镇副镇长高云凌说。该镇建成的2.6万亩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机耕便利,水渠连网,旱涝保收,“马铃薯-菜”等两季轮作模式普遍推广,亩均收入可达5000余元,种粮不再是“赔本买卖”。为建设高标准农田,大明镇加大资金投入,近几年每年以3000亩左右的速度推进。
大力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2023年末,全镇家畜存栏16.2万头,其中生猪存栏12万头,肉牛存栏1.7万头。禽类饲养量5.4万羽。建成万头养殖集聚区4处、千头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3处。为解决粪污问题大明镇引进内蒙古九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固体和液态生物有机肥生产加工。2023年我们生产有机肥及复合微生物肥10万吨,其中固态有机肥7万吨、液体冲施肥3万吨,年产值0.5亿元。
依托龙头企业大力调优畜牧业内部结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使得全镇一大批养殖户领悟先进养殖理念,学习先进养殖技术,激发创业动力,打响生猪产业二次革命,依托宁城温氏牧业有限公司,大力推广温氏“四统一保”养殖模式,发展“温氏模式”家庭农场180栋,带动全镇生猪年出栏突破15万头。
3、强举措、精施策,坚决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多年来,大明镇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巩固和扩大草原生态保护成果。切实落实林长制,严格执行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制度和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2023年以来整改违法图斑3处。严格执行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高标准启动老哈河流域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私建乱建鱼塘土坝、非法侵占水域等问题整治,人居环境、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近年来,大明镇将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改建与管护同步实施,完成190户“户改厕”提升管护改建任务。同时,大明镇各村、社区组建20支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评比镇级“最美庭院”200户,环境卫生整治先进村5个,扎实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站在新的起点,大明镇将持续做好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大文章,让现代农牧业发展尽享朝晖、尽放光芒。
信息来源:宁城县农牧局 孙康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msdt/cf/202311/t20231128_241744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