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发布时间:2024-01-06 15:36:56 作者:佚名 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目前,我省玉米生产由南向北陆续进入苗期管理阶段。玉米苗期是指从播种出芽(出苗)至拔节的这一阶段,我省玉米苗期一般约为30~50天。苗期主要以营养生长为核心,地上部生长相对缓慢,根系生长迅速。玉米管理主要目标是促根壮苗,促进根系生长,达到“苗全、苗齐、苗壮”,为高产创造基础。根据今年播种前后局部地区气温变化剧烈、阶段性低温及降雨分布不均匀等不利气候因素,特提出玉米苗期生产管理的技术意见。
一、查苗补漏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科学做好补种、补栽准备,确保全苗。要准备好预备苗,出苗前相对播种较早或低洼地块的玉米田要及时调查种子萌发情况,如出现“粉种”、“烂芽”等情况,要及时进行催芽补种。出苗后,如有缺苗断条,要利用预备苗或利用田间临近多余苗及时补栽,移栽、补栽过程中要多带土、浇足水,以利于实现全苗。
二、中耕管理
今年我省降雨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气温偏低,出现“紫苗”情况,建议加强中耕管理,以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地温,调节土壤水分、促进根系下扎。中耕刀具作业要求距离玉米植株10 cm,中耕深度10~15 cm,作业中无明显伤根、伤苗。可以在出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6~7展叶结合追肥进行第二次中耕;秋季未深松地块,可在春季深松,深松深度一般30~35 cm,2~4年深松一次。
三、苗期追肥
由于受土壤湿度大、气温低等因素影响,今年我省局部地区存在播种晚、出苗慢等情况,要结合玉米生育进程采取适当的施肥措施:生育进程正常的地块,一般亩追施尿素15kg左右;而对于生育进程偏晚的地块,为了促苗生育,追肥措施可结合中耕适当提前,并依据产量目标进行科学施肥,重视硫、锌等中微量元素施用,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5kg左右,追肥深度在10cm~15cm,追肥时也可配合追施少量的磷钾肥,提高抗逆性。
四、杂草防除
由于今春气温波动大,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部分地区杂草生长旺盛。对于苗前除草效果不好的地区,应及时开展苗后除草。一般在玉米苗后3叶~5叶期,杂草2叶~5叶期,以稗草、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用烟嘧磺隆+莠去津茎叶喷雾处理田间杂草以苘麻、藜、鸭跖草、小蓟等杂草为主,伴有少量绿狗尾草、野黍、马唐等杂草的地块,可用硝磺草酮+莠去津茎叶喷雾处理。建议添加助剂,以利于充分发挥除草剂活性,提高除草效果。喷药作业时严格掌握用量规范操作,避开中午、高温、大风等不利条件,施药前应查看天气预报,如未来三天内有低于12℃低温时段,应延后施药,避免产生药害。
五、化控防倒
对品种抗倒性差或根系扎根不良等易倒伏地块,可选用玉米专用化控剂,如密高、玉黄金、吨田宝、金得乐、玉米健壮素、羟基乙烯利等控制下部茎节长度,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抗倒伏能力。严格遵循化控剂的施用时期和安全用量,可用扇形喷嘴,亩用水量30~40kg,喷施均匀,药液要求随用随配;采用无人机喷施时要根据对应的植保机型、作业荷载严格参照植保行业标准进行操作。
六、病虫防控
充分发挥全省乡村监测网点作用,协同加强玉米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辅之化学防治应急控害措施。玉米苗期病害重点关注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2023年部分地区春季阶段性低温,对玉米苗期害虫、地下害虫及春季鼠害发生较为有利。抓住大喇叭口防治关键时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印楝素、球孢白僵菌或释放赤眼蜂等措施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化学药剂防治玉米螟,并兼防双斑萤叶甲;同时,混用吡唑醚菌酯可兼防玉米大斑病等叶部病害,混用噻虫胺、噻虫嗪可兼防蚜虫,实现“一喷多防”、“一喷多效”的多重效果。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15394/202306/c00_3164288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