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县:科技下田地 增收添底气
发布时间:2024-07-17 20:31:20 作者:佚名 来源: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把“田间”作课堂,让科研人员在农村扎下来、沉下去。7月10日,吉林农业大学和浩淞农业校企联合共建科研及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在长岭县揭牌。同时,吉林农业大学组织调研团队赴长岭县,深入田间地头就校企合作如何使土地集约化,粮食产量如何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等多个议题进行调研。
在长岭县浩淞农业示范田一区,来自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和专家们与企业代表在田间展开深入交流。七月的长岭大地,田间玉米和黄豆长势良好。专家们看到长势喜人的玉米和大豆都喜露笑容。今年,吉林浩淞农业在当地政府及农户的支持下,在长岭县成功托管7个乡镇土地4.7万亩。“我们今年采取的是玉米高密度种植模式;采用水肥一体化施肥灌溉,大垄双行,小行距40cm,大行距90cm,公顷种植75000株。测土配方施肥,保证各种营养元素搭配科学合理,植株不同生长阶段精准施肥。物理控旺提高抗倒伏能力。喷施叶面肥,增加果穗行数及行粒数,杀虫杀菌,综合提高玉米产量。米豆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采用水肥一体化,米豆间作4:4模式即四垄玉米四垄大豆。小行距40cm,大行距110cm,有利于玉米通风透光,行行是边垄,棵棵是‘地头’。玉米11万株大豆22万株/公顷,米豆间作2:4模式即二垄玉米四垄大豆,玉米小行距40cm。玉米15万株大豆22万株/公顷。该种植模式更有利于玉米通风透光,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一穴双株、非等距种植模式采用水肥一体化,大垄双行,小行距40cm,大行距90cm,公顷种植85000株左右,该种植模式更有利于横向纵向通风透光,合理利用光能;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浩淞农业吉林负责人告诉记者。
吉林农业大学始终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旨在打破传统教育与产业界之间的藩篱,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具备市场需求的培训方案。吉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春国说,如何让在校的师生们做有价值科研,根据企业的需求去搞科研,既让老师明确科研方向,同时也能促进企业发展,这也是吉林农业大学未来要抓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和企业的合作,会把更多的老师和学生派到企业、派到田间地头,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长岭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科研人员在农村要扎下来、沉下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有助于补齐农业科技短板,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耕地等资源是有限的,超大规模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又不断增长,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校企合作其实是双向赋能,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在广袤的田野落地生根,让创新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农民。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407/t20240717_893490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镇赉小冰麦火热开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