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种植调研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报道

为黑土地保护贡献“长春方案”

发布时间:2024-07-25 21:57:49 作者:佚名   来源: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端牢中国饭碗,肥沃的黑土地功不可没。2021年,吉林省将每年7月22日确定为“黑土地保护日”。作为全省黑土地保护的核心区,目前,长春市黑土地面积达2597.7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5.45%,是名副其实的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得益于此,2023年,长春市粮食产量达254.91亿斤,单产、总产和调出量位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黑土地保护”被特别强调,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破解既要保护生态又要粮食增产的难点、痛点,无疑是黑土地保护的核心。今年年初以来,长春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高地”,将资金、政策、人才向黑土地聚集,推动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构建起黑土地“建设—利用—保护”三位一体的大保护格局。

  掀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黑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绿色发展新篇章。如何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长春再次发声——

  深入实施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大中型灌区田间配套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玉米保护性耕作、现代农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等科技应用步伐,持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农膜回收利用等生态保护行动……如今,一项项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的硬核举措,解锁了黑土地的健康密码,为黑土地保护贡献着“长春方案”。

  抓好项目为黑土地提供“管护方案”

  在双阳区平湖街道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经过今年一段时间的紧张施工,昔日贫瘠的农田,拥有了沃土良田的潜质。通过开展土壤改良、衬砌明渠、田间道路等工程,这里正逐步变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农田。当地干部不禁感叹,“修渠、建路、打井、平整土地,每项对农民来说都是大好事儿,估计每亩地能增产上百斤粮食!”

  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黑土地保护的重要工程化手段,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我们惊喜地看到,一块块精心打造的高标准农田,已成为长春市落实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大力实施田间灌排、田间道路等建设工程,今年,全市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0万亩以上,再创历史新高。

  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让黑土地“厚起来”。来到九台区龙嘉街道饮马河村,只见农田里的玉米粗壮整齐,松软的土壤里夹杂着发黑碎朽的秸秆。站在田埂上,凤财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把土地深翻的优势细细道来,“土质疏松了,保水保肥及抗旱抗逆能力更强了,长势好、出苗齐、产量高,这样的土地‘贼有劲儿’!”

  由“重用轻养”向“用养并重”转变。秋收后,在农田里抛撒一层有机肥,利用大型机械将土地翻个儿,把秸秆、根茬与肥料均匀地旋到土壤中,这样的“营养套餐”可及时为黑土地补充能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今年年初以来,长春市落实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增施有机肥+深翻”222.95万亩,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190.8万亩任务面积,着力破解了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的问题。

  发生在公主岭市二十家子镇的新变化同样让人欣喜: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2.8万亩,新建衬砌明沟1.49公里,改建渠系建筑物13座,改造机耕路32公里,建设岸坡防护工程8.4公里……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遏制土壤退化。

  黑土地保护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今年,长春市全力推动农田沟渠专项治理,完成治理任务7512公里;深入实施饮马河灌区长春新区段改造提升工程、公主岭市南崴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农田防护林建设,完成农田防护林网修复完善工程超过1万亩;持续开展轮作项目,确定公主岭为耕地轮作项目县,计划开展轮作8.4万亩……一连串政策的强劲推动、重点项目的深入实施,让黑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强化示范为黑土地提供“科技方案”

  处理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既需要政策的拉动,也需要科技的支撑。顶着夏日的骄阳,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项目团队,来到位于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的“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万亩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一边察看玉米长势,一边做着记录。这里集成示范了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一体化绿色生物防治、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14项黑土地保护关键技术。

  用科技创新护好、管好黑土地。长春市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共同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重点围绕黑土地保护研究和技术研发、示范基地及核心示范区建设、智能农业生态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战略合作,打造万亩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17个千亩核心辐射示范区,目前,初步实现了“万亩达标、千亩全覆盖”的目标。

  今年,“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以集成、吸纳的方式,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了属地化高效适宜的黑土保育与粮食产能提升技术体系。“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长春示范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将对现有技术体系整合归纳,形成以秸秆覆盖还田少免耕技术体系、秸秆覆混还田耕作技术体系、轮耕轮作高效种植技术体系为核心的中部半湿润区培肥地力高产稳产型“梨树模式2.0”。

  开展黑土地保护及农机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组织长春市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和玉米高产竞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用科技力量驱动黑土地保护,长春市重点推广示范玉米秸秆条带还田保护性耕作、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地力保育等技术模式,多种黑土地保护“科技方案”发挥了重要作用。

  “只种地、不养地”是导致黑土退化的重要原因,促使农民改变这一观念,需要更多有效的农业技术。在有着“天下第一粮仓”之称的榆树市,晨辉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已有12个年头。“春耕前用条耕机整地,春耕时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再配合苗期深松施肥……今年,我们种植的六七千亩玉米,全部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蓄水保墒效果明显。”合作社负责人笑着说。

  用秸秆给土壤做“棉被”,让耕地更“有劲儿”。作为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措施之一,长春市将保护性耕作列入全市首选和主推的农业生产重大新技术,具有减少风蚀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优势。今年,以“秸秆覆盖还田+精准条带耕作+苗期深松施肥”为技术要点,全市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达1261万亩,粮食主产区全部跨入整县推进行列。

  绿色生产为黑土地提供“生态方案”

  目前,正值病虫害防治关键期,在农安县黄鱼圈乡潘家坨子村的一片稻田里,隐藏着一颗颗乒乓球大小的紫灰色弹丸,里面装着生物防虫“尖兵”赤眼蜂,它们能精准地找到新鲜的虫卵,围歼水稻二化螟。

  “这些不到1毫米的赤眼蜂,释放到田间后会把蜂卵产到二化螟的卵块中,从源头将螟虫消灭,进而达到以卵治卵、以虫治虫的效果。”农安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农安县重点实施人工释放混合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推广项目,覆盖5个乡镇的8.8万亩水田,通过生物防治、统防统治水稻二化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随着黑土地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绿色植保技术、生物防治技术、航化植保作业出现在田间地头,黑土地重新“净”了起来。今年,长春市印发《2024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持续开展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在141个涉农村组织布设了846套专性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和玉米螟展开全面监控,全市示范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达566.45万亩。

  强化污染防控,让黑土地持续“绿下去”。过去一段时间,氮、磷、钾等多种肥料混合施用是农民施肥的主要方式,为了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长春市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模式,为农民提供肥料施用的最佳比例和用量数据,促进土壤养分均衡、遏制耕地贫瘠化。今年,长春市持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00万亩以上,通过配方肥料田间对比试验等田间试验,以及水稻和玉米化肥减量等100多个田间试验,实现了所有粮食产区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

  长春市还启动了春季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集中治理和粪肥还田专项行动,实施农膜回收利用、源头污染防控行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长春市化肥农药利用率达40%以上,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技术模式,基本实现黑土区全覆盖。

  黑土地形成要日积月累,黑土地保护非朝夕之功。从《2023年长春市耕地质量评价报告》中可以看出,长春市耕地总体质量较上一年度有所提升,耕地质量总等级和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位于全省前列。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407/t20240722_893648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食品安全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种植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种植调研网 zz-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18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