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种植调研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种植行情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四川这些样板村探索乡村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3-12-02 11:10:52 作者:佚名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袁宇君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四川已有一些探索。11月28日,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推进会议前,参会代表分两组,分别前往绵阳游仙区魏城镇铁炉村、德阳绵竹市孝德镇年俗村,乐山夹江县新场镇东风村、成都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通过实地观摩,对标先进、深入交流、打开思路,找寻自身方向和路径。

  一村一策、因地制宜让村庄各美其美

  清晨,行走在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铁炉村,绵阳最大的夯土建筑群落在冬日暖阳下,弥漫着柔和的光。

  在这里,参会代表们随处可见一个个“土屋”院落。夯土古宅,旧村如何新生?边走边看,在铁炉村党总支书记涂先国的汇报讲解下,一座藏在山湾的传统古村落蝶变史跃然呈现。

  曾几何时,因为贫穷,基础条件落后,夯土房成了穷的“标配”。如今,保留的126栋夯土建筑不仅没有被时代“遗弃”,经历修缮后重焕生机。

  “我们就是要最大化挖掘本村特质,用‘吃土菜、穿土布、住土屋、亲土地’家乡生活场景,链接魏城籍新乡贤、乡创客,吸引在外人才返乡投资创新创业。”涂先国分享着本村的发展思路。

  铁炉村“顺理成章”地成了国家级传统村落。铁炉村依托地势条件和生态优势推进产村融合、农文旅融合,建成1200亩“青梅+现代农业产业园”、与邻村七里村共建3600亩“种植养殖生态循环产业园”,走出“土屋民宿+民俗体验+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涂先国向与会人员汇报了一组数据: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85万元。“现在在家编竹篓就能把钱赚,以前哪敢想啊!”84岁的王海荣在村竹编体验室里找到满满“存在感”。

  “村庄选择发展路径时,要立足不同村的具体情况,一村一策、因地制宜,让村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参观中,代表们纷纷对铁炉村的发展模式表示肯定,也把诸多经验装进了行囊。

  与铁炉村相距百来公里的德阳绵竹市孝德镇年俗村,则借鉴邻村“年画村”成功经验,以当地特有的年画文化、年俗文化底蕴“融景”“兴业”“聚人”。

  走进射水河畔的年俗村,颇具川西民居风格的别墅坐落于绿野乡间,浓浓乡土味的年画故事跃然墙上,乡趣十足又不失美感。

  通过年俗文化名片的打造,“年画+美食”“年画+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在这里集聚。

  暖阳和煦,微风习习,“年俗·年舍”乡村精品民宿内聚满客人,大家闲聊、喝茶,享受初冬的乡村悠闲时光。踏出该民宿,省人大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委员涂扬举意犹未尽:“不同村子禀赋不同,发展路径自然也不尽相同,只有结合自身实际‘量身定制’,才能成就更多风采各异的美丽乡村。”

  系统推进,久久为功看乡村的坚持和韧性

  11月28日,川青铁路绵竹南站正式开通运营,意味着绵竹正式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与车站相距400余米的绵竹市孝德镇年俗村,已将欢庆的氛围拉满。

  川剧演出、充满趣味的非遗民俗表演《老鼠嫁女》和《骑车仕女》、手工制作的新鲜汤圆……

  “乡村优美风光和人文相得益彰,既卖风景,也卖乡愁、情调。”达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卢玲宁一边参观,一边掏出手机将年俗村的美记录下来。

  走在年俗村,生态廊道交织、景观核心突出、民居组团布局。“年俗村,处处是景,得益于通盘考虑、系统推进。”从风貌建设、人居环境到产业发展、民俗文化植入,参观中代表们表达了最大感受。

  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落,年俗村究竟做对了哪些事?孝德镇党委书记侯科进行了介绍。

  在塑造乡村形态上,“我们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一套规划定蓝图,一套图集控风貌,一套制度建规则,一套人马保落实,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传统文化保护、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要素。”侯科介绍,通过统规自建方式,年俗村保留了“前庭后院、种瓜种菜”的农村特色,还将其打造成为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美丽新村。

  年俗村形成镇、村、行业部门、乡村规划师、群众代表、公益志愿者六方联动协作机制,统筹推进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牵动的是一连串的问题。“我们系统考虑、统筹推进,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让乡村整体风貌得以提升。”侯科说。

  “无论是铁炉村,还是年俗村,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考虑、一体推进,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文化等方面齐抓并进,并用活机制调动村民、集体的积极性,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地推进。”广元市委副书记许国斌说。

  就地取材,多元发展传统产业迸发新活力

  手指灵巧舞动,竹篾翩飞颤抖。参会代表走进成都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眼见着竹编艺人丁志云用细细的竹篾编织出一条足有一人环抱粗的竹鱼。

  “客人下订单要求的样式,单价2000多元。”丁志云说,这条竹鱼最终将被制成艺术灯盏。

  客单多的时候,丁志云的“丁知竹”竹编馆会请60多个竹编工人来完成订单。

  道明竹编,一项就地取材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成为竹艺村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人文点”,以及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乡村文化精神支柱。

  竹艺村借力集体经济,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入股经营、租赁经营、物业经营、联合开发6种模式开发“竹经济”,盘活利用集体建设用地52亩,折资入股780万元,引进14家市场主体带动172户农户发展民宿、咖啡、茶饮、文创等新业态。

  在距离竹艺村百里外的乐山夹江县新场镇东风村,则坚持“山上种茶、茶林间种、山下种粮、稻药轮作”思路,赋予传统的粮、茶、药产业新活力,同时引进苗木新产业,打造乡村新业态。

  从成乐高速连接线上的牌坊进入,放眼全村,12个引进的经营业主在此铺开发展规模化水稻、茶叶、苗木7000余亩;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家庭农场、7个专合组织在村里落地生根。

  “我们种植的茶叶,村里都有企业来收,我家茶园每亩的效益能超过4000元,种得更好的,能超8000元。”村民罗均华告诉记者。

  相关链接>>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0/2023/11/29/9abaf34fab304dd48cff257d63f5a5f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食品安全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种植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种植调研网 zz-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18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