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种植调研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种植标准

科技特派员为生姜种植出“实招”

发布时间:2024-02-23 15:58:34 作者:佚名   来源: 中国食品报网

  “李老师,我们正在等你指导,看这个边沟挖得够不够深?”近日,在重庆市永川区南大街街道黄瓜村重庆市作物种质永川生姜资源圃,重庆市科技特派员、重庆文理学院园林与生命科学学院(特色植物研究院)副院长李洪雷教授的车还没停稳,就听到旁边田地里有人向他请教。

  提问的是资源圃聘请的工人熊文会。今年58岁的她,在黄瓜村种生姜已经有10多个年头。这几年来,李洪雷教大家用科学的方法种生姜,不仅产量大大提升,还减少了病虫害,这让熊文会体会到科学种植的甜头。

  “教你们的‘三级排水’法,搞忘没得哟?”李洪雷抄起一把锄头做起了示范。他向熊文会和其他几名工人讲解道,“三级排水”是指在生姜种植时,围绕着整个种植田挖一道宽度和深度分别达到60厘米、80厘米的边沟,再挖一道宽度和深度为40厘米、60厘米的厢沟,最后在种植畦面上横开一道宽度和深度分别为15厘米、30厘米,间距为70厘米的种植沟。这样的生姜地不仅长期处于排水状态,还能把生姜互相间隔开,有效减少土传病虫害。

  生姜是云贵川地区的特色农作物,永川生姜资源圃被列为全市第一批种质资源保护单位之一,也是目前西南地区唯一的一个省级生姜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因为生姜是无性繁殖作物,长期田间种植会积累多种病毒和病原物,会导致大幅减产,这一度影响了当地姜农的收入。”李洪雷介绍,为了攻克生姜脱毒的难题,从2008年开始,依托重庆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调味品创新团队专项等项目,他带领团队经过上千次的实验,先后培育出了优质菜用生姜“渝姜1号”和“渝姜2号”。

  2021年,李洪雷等人带领团队绘制了全球首张生姜基因组图谱,为解决生姜现代育种难题奠定了生物学基础,并攻克了黄瓜山地区一直以来生姜种源退化、抗性不强导致减产等技术难题。

  “别看生姜表面粗糙,实际上,它还有点娇嫩:一是它不喜欢高温高湿,在那样的环境中易死、易发病。二是它喜肥,开年过后,就要记得把肥料用上了。”李洪雷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向大家讲解了生姜种植的“三个一”施肥原则:每亩地施1吨有机肥、100公斤复合肥、100公斤饼肥。“晓得了!”大家连连点头表示。

  在大片的生姜种植地旁边,有一块1亩多的水田。“这是我们正在进行水旱轮作的试验田。”李洪雷介绍,这块地去年种了姜,今年准备种水稻,两年以后准备再种一茬生姜。在此期间,我们会统计生姜发病指数、检测生姜品质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看看能不能解决生姜的易发病难题,提高农作物轮作的经济价值。

  “下一步,我们打算收集更多的生姜种质资源,从中选育我们需要的抗性强、品质优的种质资源。”李洪雷表示,生姜虽然不是主要农作物,研究体系还不够成熟,育种方面也还有很多难关,但它是老百姓餐桌上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和食材,还有巨大的药用价值,所以,他和团队将继续在培育优良生姜新品种上下功夫,打响永川生姜产业的品牌。

食品安全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种植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种植调研网 zz-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18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